首页 -> 2006年第2期

由迎春花想到的

作者:白 艳




  孩子们对迎春花的兴趣源于玲玲制作的那朵迎春花,这朵在玲玲手中忽开忽合的迎春花,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住了。有的说:“玲玲,这是什么花啊?你是怎么制成的啊?”有的说:“玲玲,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开的?”有的说:“玲玲,你教我制作一朵好吗?”……(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借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制作迎春花
  
  看到孩子们对迎春花这么感兴趣,我决定放弃预设的课程。(成功的课程需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点,如果孩子对课程不感兴趣,这样的课程等于失败。)既然孩子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迎春花上了,那么我何不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生成新课程呢?于是,我让玲玲教孩子们制作迎春花。玲玲俨然一位小老师,她一步一步地演示和讲解,有不少孩子逐渐学会了制作迎春花。(教师让孩子向同伴传授技能,不仅能让传授的孩子获得荣誉感,而且还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愉快,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但明明做了好几次,总是做不对,眼看他就要放弃了,我赶紧介入,向他讲解他做不对的原因和做的方法,直到他会做。(教师要及时捕捉孩子想要放弃的信号,准确把握住孩子失败的原因,对孩子实施个别指导,引领他走向成功,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孩子们高兴地玩起了迎春花,迎春花在孩子们手中灿烂地开起来了。
  
  欣赏迎春花
  
  渐渐地,孩子们对制作的迎春花兴趣不浓了。我便向他们提议:“我们去看看花园里的迎春花好吗?”(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动态,能根据孩子的动态安排孩子的活动,让孩子始终体验到快乐。)孩子们又兴奋了起来,在我的带领下冲进了花园里。孩子们看着花园里的迎春花议论开来,有的说迎春花是怎么来的啊?有的说迎春花有什么用啊?有的说迎春花在冬天还能开吗?……既然孩子们对迎春花有这么多的疑问,我就应该提供孩子寻找答案的机会。于是,我给孩子们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想办法解答心中的困惑。(教师不能简单地为孩子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应提供孩子解答心中困惑的机会,适时地为孩子的发现和探究创设展示的舞台。这不仅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而且能激发孩子发现和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使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第二天,孩子们告诉我迎春花可通过扦插繁殖,可用来装饰环境,可越冬……
  
  观察迎春花
  
  我在教室里放了一盆迎春花,以便孩子们对迎春花做进一步的观察。不料,没几天它就凋零了。孩子们好奇地问我:“迎春花为什么凋零了呢?”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进行了调查,原来他们经常给迎春花浇水,致使迎春花害了水涝。(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不应随意答复,而应进行调查,了解真相,做出科学的解答。)为了使孩子更好地知道迎春花忌水涝的知识,我买来两盆迎春花,一盆让孩子们经常浇水,一盆不让孩子们浇水,并让孩子们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孩子是有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师要为孩子的自主探究提供机会和支持。也许孩子的探究结果不太理想,但孩子探究的过程远比探究的结果重要,因为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孩子们观察后告诉我,迎春花是不能浇水的。
  
  种植迎春花
  
  这天,几个孩子让我教他们种植迎春花,可我不会种植啊,我只得请求孩子们的谅解并保证向花匠师傅学会后教他们。(教师不是全才,不可能什么都会,所以教师没必要掩盖自己的“无知”。但教师应及时给自己“充电”,以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从花匠师傅哪里学会了压条的种植方法,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种植了一盆又一盆的迎春花。后来,这些迎春花在我和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成活了,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孩子既然有种植迎春花的兴趣,教师就应尽力为孩子的兴趣提供支持。这实际上也是孩子探究活动的继续,种植活动延伸了孩子对迎春花的探究热情,让孩子体验到种植迎春花的乐趣以及种活迎春花的成功感。)
  
  心海撷贝
  
  活动的生成和课程的设置是否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点,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再把“球”抛给孩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嗅觉,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并适时地将之纳入教育中,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探究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