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亲历美国幼儿教育之十四 培养幼儿坚强的心

作者:刘 彤 李 立




  美国人喜欢这样打比方:“如果手里总是有一把雨伞,还担心下雨干什么呢?”在人生中,如果用“晴天”代表顺境,那么“雨天”就代表逆境。每个人都喜欢“晴天”,但“雨天”却总不可避免。雨天里,手里有伞的人方便继续赶路,逆境中,心中有“伞”的人可以继续生活的脚步。心中的“伞”就是坚强的心,就是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不是长大后突然学会的,而是人生在经历种种困难、危险、挫折、失败的进程中形成的。因此,美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在幼儿阶段,老师就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磨练,使幼儿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为养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1]。美国幼儿园意志品质的培养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勇敢教育,即遇到困难勇于坚持,面对危险保持清醒;另一方面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就是关爱别人、关爱社会,同情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他们认为,坚强的品格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持,内心的爱是其力量之源。“勇敢+社会责任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坚强品格。
  
  一、教育幼儿如何面对困难
  
  美国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尝试中,学习各种方法,积累经验,进而养成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为此,幼儿园老师不仅注意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的勇敢行为,还创编了许多与克服困难有关的游戏。通过游戏直观形象地告诉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要被其吓倒,而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战胜它。一种方法不行,换另一种方法,一个人不行,就大家一起努力,直至取得最终胜利。例如,在做《大家推》游戏时,老师先让皮特一个人去推一个很重的大箱子,见皮特无论如何也推不动,老师就启发他想办法。皮特于是请来了小朋友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解决了问题。通过给幼儿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幼儿遇到困难后启发他们去思考更有效的解决方法,鼓励他们不断尝试,这样做,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经验。除了游戏之外,幼儿园老师还常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幼儿勇敢战胜困难。
  “挫折教育”是培养幼儿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总是与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幼儿碰到挫折或失败时,老师注重鼓励幼儿坚持不懈,告诉他们失败后可以重新再来。例如,三岁的泰利在搭积木,积木突然倒塌了,泰利显得很失望,就用脚乱踢身旁的纸盒。老师看到了,走过去轻轻搂住泰利用鼓励的语气说:“泰利,你可以重新再搭一遍,只要坚持下去,你肯定能成功。”这样的话可以给幼儿自信,让幼儿有勇气面对失败,让幼儿懂得对待失败不应该生气、沮丧,而应继续坚持,重新再来。老师应该教会幼儿对他们自己说:“这次我失败了,但我还有机会。我一定能成功。”
  
  二、教育幼儿如何面对危险
  
  人在面对危险时会本能地产生恐惧,而坚强的人即使在恐惧时也能保持头脑清醒。困境中,头脑清醒的人有更多机会想出摆脱困境的方法。
  研究表明,幼儿面对危险时理想的状态是:知道害怕,保持镇静,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合理的选择,机智地躲避危险[2]。实验证明,接受过锻炼的幼儿,在危险面前能够保持镇静,从而加大做出正确选择的几率。而受到过度保护,从未或很少体验恐惧的幼儿,一旦遇到危险,往往惊慌失措、无计可施。美国幼教工作者的具体做法是:让幼儿在老师的保护下经历一些危险。当幼儿面对危险感到害怕时,老师应及时安慰幼儿,这样做能增强幼儿大脑中相关神经通路的稳定性,“害怕一安慰一不害怕”,重复得多了,幼儿就能逐渐控制恐惧情绪。为此,他们会经常开展一些有关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这样一种情境:危险一恐惧和慌乱一鼓励一平静一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获得这种行为模式,就有能力在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最终想出解决的办法。
  
  三、给幼儿一颗充满爱的心
  
  “内心有爱的人才会是坚强的人”,这是美国教育者的观点。他们把培养幼儿对他人、对社会的爱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认为和爱心相结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以爱作支撑的坚强才是持久的坚强[3]。因此,他们把爱心教育作为幼儿意志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认为,幼儿关爱他人的能力不是自发的,而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养成的。这种能力最初产生于其他人对幼儿的关爱:母爱、父爱、手足之爱、亲人之爱、伙伴之爱、朋友之爱……在这些榜样的引导下,幼儿会感受到关爱的意义和重要,体会到关爱的伟大力量,并逐渐学着去关爱别人。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关爱,引导幼儿树立友爱的态度,帮助幼儿掌握恰当的表达爱的行为方式,会使幼儿感到安全、舒适、愉快,并自然地模仿老师去关爱别人。美国幼儿园培养幼儿爱心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他们如何“随时随地做好事”。幼儿可以参加许多活动,如在厨房帮忙,帮助邻居打扫卫生,和家人参加有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定期帮助他人等。所有这些不仅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也能让他们学会更多的技能,还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价值。此外,讲故事也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方法,故事中那些善于照顾别人的人物会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
  
  四、让幼儿形成乐于助人的品质
  
  坚强的人内心有强大的力量又充满爱心,所以会同情有困难的人,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身的力量感得到进一步加强。真诚的同情和帮助不仅使受助者受益,也会使助人者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美国研究者发现,1岁的幼儿看到别人哭泣能产生移情作用,表现出苦恼,并试图用轻拍或拥抱的动作安慰哭泣的人。心理学家认为,幼儿的移情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幼儿最初的移情作用以自我为中心,到了6岁左右,幼儿逐渐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原有的单纯性的移情作用发展成为真正的同情。比如,看到母亲哭泣,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母亲,并思考母亲难过的原因。
  在幼儿园,老师常常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当幼儿的行为引起别人不愉快时,老师会向幼儿强调二者的因果关系。比如,麦克把约翰推倒了,老师会说:“麦克,看你做了什么!你把约翰推倒了,他受伤了。看,他哭了。他脸上的表情很痛苦。”然后,老师引导麦克想办法帮助约翰:“现在你去拿一块干净的毛巾,如果约翰不疼了,你帮他擦干眼泪。”这样的引导能促使幼儿感到别人的痛苦,进而对其产生同情。他们还用游戏、故事、诗歌和音乐等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他们认为,痛苦的人除了需要实际的帮助,更需要精神的慰藉。
  教育幼儿同情他人所得到的回报是无限的。一旦幼儿了解了别人的感情,产生了同情心,就会自愿帮助别人,分担他人的痛苦,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些幼儿更能得到同伴和大人的喜爱,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容易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长大后更容易与配偶、孩子、朋友等亲密相处。
  对少数表现得缺乏同情心的幼儿,美国幼教工作者认为,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重塑这些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老师要敏感地察觉和回应他们的情绪,要用更丰富的语言和表情尽量激发他们的情绪,并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消除他们的烦恼、排解他们的愤怒,以逐步改善他们冷漠的感情。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幼儿的意志品质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内容简明具体,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方法上灵活、多便。在注重教育实效的同时,特别强调社会责任感对于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认为勇敢+爱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坚强。2001年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整个国家笼罩在恐怖主义的威胁之下,美国幼教界更加重视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人们认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生命中的灾害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但是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是人生最牢固的屏障。
  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为幼儿提供一些“逆境”和“挫折”的环境,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美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2][3]Smith,C.A..Firststepsto mighty hearts:the origins of courage.Young Children,2005,(1):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