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提高教师提问技能的策略
作者:李俊杰 边 军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并保证给予重点问题适宜的应答时间。不少研究发现,很多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即候答时间)较短,平均不到3秒钟,甚至在提问后1秒钟就要求学生回答 (Rowe,1974;Beittle & Kenneth,1964)。张玉成的调查表明,教师的候答时间平均仅为1.74秒,候答时间也有较多的重述问题的行为(1983)。研究者通过实验指出,教师如果延长候答时间至3秒或更长,则学生的回答内容就会有显著的改善,如答案的长度增加,正确回答率提高,学生回答的复杂性和认知水平提高等(Rowe,1974,1978;Topin&Capie,1980;Cadsen,1981,1982。1983,1986等)。因此,教师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有利于儿童思考和组织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尤其是认知水:乎较高的问题,更是如此。
4.教师应注重发展理答技巧。
理答行为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理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理答技巧。笔者认为,要提高这项技能,幼儿教师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尊重幼儿的回答。1996年,在中国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研讨会上,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汉姆伯格先生阐述了《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精神所体现的四个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有权利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幼儿回答结果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幼儿回答、参与的过程;鼓励幼儿回答、耐心地倾听幼儿的回答、并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
二是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经常会因为不想伤害幼儿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回避或忽视幼儿不正确、不适宜、不清晰的答案。这实际上并非是适宜的做法。因为儿童的自尊与成就感是密切相连的,因此,适宜的做法是不回避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具体策略有:(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问题(如:为什么?这个办法行不行?),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2)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不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我还没有听清楚,你可以再重复一遍吗?)(3)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归类,或提出问题让幼儿自己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或已有的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并可用其作为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提问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分析,教师的教育技能就能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