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三字经》中关于学习的佳句
作者:何校杰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启示:我们应该立志努力学习,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是财富、是力量、是智慧。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它。
二、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中书令了,还天天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启示: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终止的。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应该好学不倦,直到死为止。
三、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译文]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的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启示: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因为求知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学到知识。现在我们有父母、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就更应该好好学习才是。
四、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译文]晋朝的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
启示:古人这种求学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呀!在那样恶劣、贫困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今天我们有舒适的环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惭愧啊!
五、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启示:朱买臣和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生活都非常贫苦,但能自己发奋读书。后来都成为很出色的人。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
六、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也都写得很好。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
七、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译文]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启示: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作贡献。
八、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启示:祖莹和李泌两人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华,这和他们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但只是聪明而不学习终究还成不了才。祖莹和李泌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几乎手不释卷,已经把读书看作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九、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译文]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现在你们刚开始求学,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启示:虽然祖莹和李泌从小就特别聪明,但是如果不努力,聪明反而会被聪明误。所以我们现在求学,也应该效法他们,除了运用聪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作为。
十、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译文]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启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界所赋予的特质,如狗能看门、鸡会报晓。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如何呢?人类是有思维能力的,所以,自然赋予人的使命当然是掌握各门知识去征服自然。
十一、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译文]蚕吐丝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启示: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动物的活动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是无法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