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朗读文章有妙法

作者:汪月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指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亲近人物,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在这种情境下,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说明了朗读课文时一定要有感情,此外,朗读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博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首先,激发同学们的朗读兴趣,培养、丰富大家的语感。其次,让同学们深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领悟作者写作的意图,提升情感,陶冶情操。实践证明,朗读有利于同学们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何朗读。
  
  一、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声情并茂地朗读。
  在课堂上,有时无需太多的讲解与分析,老师优美的范读,丰富而深情的语言,投入又动情的语调,就是一颗催发感情的种子,它会直接落入同学们的心灵,让大家迅速走进文章,领悟文章。
  于永正老师特别重视阅读课上的范读,通过老师自身对文章的解读,透过集语言、表情、动作于一体的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迅速把同学们带入文章的意境中。这就给同学们作了很好的朗读指导。如《梅兰芳学艺》这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于老师在朗读指导时,他用话筒作鸽子或鱼儿,表情严肃,眼睛紧盯着“鸽子”“鱼儿”并随着它们的移动而快速移动,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引入了梅兰芳刻苦、专心学艺的情境中。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指导读。
  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是同学们朗读的一个突破点,同学们抓住重点句,就抓住了文章的题眼,可以有效地体会句子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
  我在教《秋天的雨》一课的重点句“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的时候,先让一个同学来读,当时他读得不够味儿,我就说:“孩子们,多美的景色啊,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了,也给我一个机会表现一下好吗?”然后我就进行范读,激发大家的兴趣。接着又让同学们模仿我的读法进行朗读,此时连平时不爱朗读的同学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三、联系生活,进入角色表演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纸船和风筝》的主要角色是小熊与松鼠,教学时,我让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小熊或松鼠),通过轻声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或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角色(小熊或松鼠),你在这种情况下心情会怎么样?然后引导大家通过理解体会进入角色,把角色情感朗读出来。在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这段话的时候,我先让挑选小熊角色的同学轻声试读这一段,想一想,小熊拿起纸船一看,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引出这时小熊心情乐坏了(高兴得不得了),我继续追问:你在什么时候也曾经心情乐坏了?引导这位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增强了这位同学内心的情感体验,朗读起来也就情真意切了。
  
  四、借助老师的语言渲染,步入文章的意境朗读。
  借助老师丰富、妥当的语言渲染,同学们就可以步入文章的意境进行朗读。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夜的工作》主要讲了作者目睹周恩来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现周恩来总理是位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好总理。字里行间,作者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佩与爱戴之情溢于言表。由于同学们对周恩来总理了解不深,在朗读时,同学们可借助老师的语言渲染,读起来情感才会更加丰富、真实。在指导同学们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这几句话时,我是这样进行语言渲染的:看!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周恩来总理,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每天晚上,当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他都坐在这简单的办公室里,一页又一页认真地审阅各种文件。夜深了,人们都在梦乡神游,睡得正香时,我们可亲可敬的周恩来总理还在灯下一页又一页认真地审阅各种文件。让同学们再次从周恩来总理的劳苦中领悟周总理的伟大,让自己对总理的敬佩与爱戴之情融在浓浓朗读声中。
  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同学们朗读。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从“读”出发,把情感贯穿到“读”的全过程中,这样的课堂将不再沉闷,朗朗的书声将会让课堂美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