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句子三兄弟
作者:陈汉斌
主持人:小博士
在浩瀚的汉字王国中,生活着词语家族、句子家族……其中,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是句子家族中的三兄弟,他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齐心协力地在汉字王国里努力工作。老大陈述句为人老实、本分,遇到情况不动声色,显得很稳重,每次说完话以后,他都会在句子末尾画一个小小的圆圈,读者把这个小圆圈叫做“句号”。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只要看见一个句子后面有一个小圆圈——句号,你就可以判断这是一个陈述句。
老二疑问句生性多疑且好问,平时与人说话,都喜欢采用疑问语气,问过之后,他还在句子末尾画上一只小耳朵,让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感觉,读者把这只小耳朵叫做“问号”。一看见句子末尾的问号,读者就知道这个句子是疑问句。比如:“你认为我好问吗?”这就是一个疑问句。
老三感叹句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总喜欢以“啊、呀、吧、呢、啦、噢”等词作为句子末尾的感叹词,他觉得这样还不过瘾,一句话说完了,还在后面画一道竖杠,竖杠下面还要圈一个圆点,这就是感叹号。
三兄弟当中,以老大扮演的角色居多。要是你以为老大陈述句平平淡淡,缺乏感情也没有什么色彩,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全用感叹句抒发情感,或者全用疑问句启发人们思考,这是每个人都会的,太容易了。然而,许多大文豪往往将满怀的情思寄托在平淡无奇的陈述句中。读者朋友随便从名家作品中选一篇,就会知道用陈述句照样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如《丰碑》一文中,作者写军需处长为了给大家温暖,把衣服都分给了别人,自己却被冻死,全文的陈述句占大部分,但我们读了以后,却发现这些陈述句并不缺少感叹和疑问的力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作者很少用疑问句,但文章同样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还有鲁迅先生的《药》一文,作者描述华老栓用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给华小栓治病,华老栓并没有醒悟。这里并没有用感叹句和疑问句,可启人思考和发人深省的力量却力透纸背。
老二疑问句有许多问不完的问题,喜欢给读者提问,但读者并不讨厌他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他有时也会把肯定的意思用来反问,比如:“难道低等动物就不是生命吗?”显然他要表达“低等动物也是生命”这个意思。我们把这样明知故问的句子叫做反问句。疑问句有时也用来表达感情,所表达的感情有时比感叹句来得更强烈。比如:“天真蓝啊!”换为疑问句:“天为什么这样蓝呢?”它表达的感情色彩更强了。
老三感叹句多愁善感,有时像一位满怀激情的少年,有时又似一位多愁的老人。有了感叹句,作者的情感就会被宣泄开来。在抒发感情这方面,感叹句的作用举足轻重,无人可比。但在同一篇文章中,感叹句也不宜反复出现,特别是不需要表达强烈感情的地方,如果作者用感叹句刻意去表达,这样做就会让人觉得作者是在无病呻吟,令人反感。所以,三兄弟当中,感叹句是不随便出场的。不过,读者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一个貌似感叹句而实为祈使句的句子。如果我们把感叹句比作“李逵”,把祈使句比作“李鬼”,大家一起来分辨一下“李逵”和“李鬼”吧!
1.站住!再不站住我就开枪啦!
2.还不快走!
3.坚决打击犯罪活动!
这些句子貌似感叹句,实际上却是带有“命令、吆喝、宣传”等感情色彩的祈使句。它们通常体现在态度的坚决上,表现在声音的提高上。
有一次,句子三兄弟在一篇文章中相遇,大家都很兴奋,三兄弟凑在一起,忙着自我介绍起来——“疑问句、感叹句二位弟弟,”陈述句老老实实地自我介绍说,“我是陈述句。”老二疑问句皱着眉头说:“谁怀疑你是陈述句了吗?”老三也把脸拉得老长老长,不高兴地说:“唉,怎么一点儿感情也没有啊!”陈述句依然笑眯眯的,平静地说:“照你们二位的意思,我该怎么介绍自己呢?请说来听听。”感叹句说:“你应该这样说‘二位兄弟,我是一个陈述句啊!’这样多动听,多有感情啊!”陈述句笑着点了点头,又说:“疑问句,你说说你的意见。”疑问句说:“你应该说‘二位兄弟,你们不认识我这个陈述句吗?’这样多好。谁敢不承认你是陈述句呢?”陈述句听罢就笑了起来,他笑得很平静。他对疑问句和感叹句说:“我们兄弟三个虽然外形、语气不同,刚才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这就叫同一句话的三种不同的说法。”“意思一样!”感叹句重复了一下。“意思一样?”疑问句又重复了一下。“是的,意思是一样的。”陈述句解释说,“比如我说‘我是中国人’,你们各自说说看就知道了。”感叹句急切地说:“我是中国人啊!”疑问句反问道:“我难道不是中国人吗?”“好啦好啦,你们想想看,你们说的和我说的意思应该是相同的。”陈述句竖起手指头,对感叹句和疑问句说。“嗯!”感叹句回答。“嗯?”疑问句也随声附和。“不过,带否定词的句子表达的却是肯定的意思呀!”感叹句性格耿直,有话就直说。“你有所不知。”疑问句说,“我带否定词,这样的句子是一个否定疑问句。我还常常用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加强语气,你懂不懂?如加上‘无不’的句子,就表示更加肯定的语气,这就像两次向后转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样,你懂吗?”感叹句说:“我终于懂啦!”“我也终于懂啦!”疑问句也跟着说。三兄弟手拉手,在汉字王国里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