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者:瞿朝霓




  在AB学校D年级C班有一对引人注目的小朋友。他们天天一同进学校,一同回家。他们天天背着一模一样的大书包,提着一模一样的午餐饭盒。连饭盒里的饭菜也是一模一样的。
  聪明的小朋友不用笔者多说就猜出来了,他们是一对双胞胎。不过这是一对龙凤胎,男孩子叫丁丁,女孩子叫冬冬。
  丁丁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妈妈叫他不要太贪玩了,多用点儿时间学习,可他神气地说:“不用了,我的记性好着呢,老师教的知识全在我的脑子里装着呢!”妈妈听了,无可奈何。
  冬冬呢?她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儿。她爱漂亮,但懂得节俭不浪费;她也喜欢布娃娃,但她更爱和书啊,笔啊,本子在一起。她经常说:“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才是人生第一乐事。”爸爸听了这些话,脸上笑得开了花。
  知道爸爸妈妈有些偏心,丁丁很不乐意,就寻思找机会与冬冬一比高低。
  有一天放学前,班主任走进教室说:“同学们,明天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请你们的家长在下午三点准时来学校小礼堂参加会议。”
  丁丁一边听一边记班主任说的话,在脑海里把老师的话暗暗重复了好几遍。他确信已牢记了老师的话后看了看冬冬,发现冬冬正捏着一个超短的笔头往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着什么。
  丁丁得意地想:“哼,烂笔头在浪费纸,这次让你瞧瞧我好记性的厉害!”
  一踏进家门,丁丁不等冬冬掏出笔记本马上向爸爸妈妈传达班主任的通知,爸爸一边听一边点头。丁丁说完了,妈妈把目光投向了冬冬。冬冬看了看笔记本,点头说丁丁没说错。这一下,丁丁更得意了,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好记性强过烂笔头,烂笔头不如好记性!”
  转眼间,要放暑假了。放假的前一天,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布置作业:“同学们,在漫长的暑假里,老师希望你们过得丰富多彩,因此,特向大家推荐一批书。请同学们记下书名,放假后找这些书读一读,并且要写20篇读书笔记。”老师说完,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书名。
  丁丁一如既往地运用起他的“好记性”,在头脑里不停地叨念着书名,一直背到滚瓜烂熟为止。
  冬冬还是老习惯,把老师讲的关键事和书名全记在了她的笔记本里。
  终于放假了,丁丁和冬冬休息了两天后准备开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
  想起老师的话,他们俩首先准备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可是,读什么书呢?丁丁想了想,记起了几本老师推荐的书名。有《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还有……还有……丁丁绞尽脑汁再也想不出来了。
  这时,冬冬在一旁一边翻看着笔记本,一边胸有成竹地制订着读书计划。
  丁丁看到这里,脸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冬冬,把你的笔记本借给我看看,好吗?”
  冬冬眨眨眼睛,调皮地问:“你的好记性去哪里了?”
  丁丁的脸更红了,支支吾吾地说:“我知道错了,我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帮帮我吧!”
  正在此时,爸爸妈妈也进书房了,他们听了丁丁的话,哈哈大笑起来。冬冬笑了,丁丁也笑了。
  
  整 体 评 析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叙述事物的发展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该文只抓住了丁丁“我的记忆好着呢,老师教的知识全在我脑子里装着呢”,而冬冬“爱和书啊,笔啊,本子在一起”的情节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叙事性散文描写人物,也不像小说那样塑造完整的形象,该文只用了通知召开家长会和布置暑期作业两件事情的描写,将丁丁的“小聪明”和冬冬的“认真劲”跃然纸上。
  文章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从一个生活片断揭示出深刻的思想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点评冉红)
  
  细 细 品 味
  从第一段的介绍过渡到第二段,引出“龙凤胎”,很自然。
  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写出了丁丁“好记性”、冬冬“烂笔头”的特点,很形象。
  从“知道爸爸妈妈有些偏心”到“烂笔头不如好记性”,给人以错觉,似乎真的“烂笔头不如好记性”,让丁丁处于得意的境地。
  从“转眼间”到最后,作者把丁丁置于尴尬的境地,让他“绞尽脑汁再也想不出来”老师布置的书目,而冬冬“胸有成竹地制订着读书计划”。事实证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对比描写很形象,很生动。
  
  点 评 者 简 介
  冉红,现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影视文学系主任、汉语文化教育影像研发中心主任,正教授。
  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影视文学教学、研究和创作,有大量的作品问世,出版过影视文学教材、影视本选集。创作过18部电影文学剧本及100多集电视剧,多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童牛奖、骏马奖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