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师恩难忘
作者:[美]杰 克
10岁的汤尼很崇敬韩森太太——她身材苗条,脸上经常露出安详的微笑。他还记得之所以会对她心怀崇敬的往事:她当着全班同学抚弄他的头发,对他说他一定知道答案,只要想想就行了。他当时面孔涨得通红,用心思索,终于解答了问题。从此以后,使她高兴就成为了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有什么不对?难道是他犯了错?
放学后在街上兜售杂志时,他看着商店橱窗中自己的影子,探索韩森太太神情不悦的原因。衣衫褴褛(l1nl)),网球鞋破旧——简直不足以御寒——那不能怪他。当时是1932年冬季,住在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利市东北区的波兰和乌克兰移民都很贫苦,只能将就着过活。
他是个好学生,对上学以前本来不会说英语的学生来说,他的成绩算不错的了。那天晚上他蜷缩在被窝里左思右想,打定主意要问老师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但是第二天早上,他的决心却像阳光中的冰凌般消融了。中午他穿上大衣,正要回家吃午饭,韩森太太忽然走进衣帽室,来到他身旁。她吩咐道:“跟我来,汤尼。”汤尼吓得半死地跟着她,心想一定是去校长办公室。
韩森太太快步走向校外的大学路,再转入亨奈品街。她走进明尼亚波利市友好旧货店,他一直跟在后面。“坐下。”她对他说。他听命坐下。
“你们有没有适合这孩子穿的旧鞋?”她问道。店员叫他脱下破烂的运动鞋,量了他双脚的尺码。店员很抱歉,这店里没有。“那么就买一双黑长袜吧。”韩森太太说着,打开钱包。他感到失望。有一双没有破洞的暖和厚袜固然不错,但能有一双真正的皮鞋那该多好!
他握着装袜子的纸袋走出店门,准备返回学校。韩森太太一言不发,又向另一边走去。他只好继续跟随。他们走进一家衣物店。这一次店员找到了一双合脚的鞋——漆黑发亮的结实的新短筒靴,靴口竖起,不用扣子,而且配有正式的鞋带。韩森太太含笑点头。他看着她付鞋钱用的钞票——生平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他们带着鞋盒走到一家小饭馆。韩森太太自己叫了一个夹心面包,给他叫了一碗汤。
坐在柜台前的时候,汤尼想说句表达谢意的话。可是韩森太太在匆匆进食,像是要赶时间,他觉得不便启齿。“我们该走了,汤尼。”她说。从她的笑容中,他又看到了自己所喜爱的安详风度。
回到学校,他坐在衣帽室的地板上,穿上了新鞋袜。他许下心愿:“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其后不久,学校停办,教师和学生离散。汤尼不知道他敬爱的老师去了什么地方。而他也始终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向她道谢。
1970年,他得了一场严重的心脏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他想起了多年前的老师。不知道她是否健在,如果得享遐龄,不知道现在何方。他想到许下的心愿,发觉自己还有事情未曾了却。
1984年8月,汤尼——62岁,已有了三个孙儿女。
他写信给明尼亚波利市教师退休基金会。几天后,他接到就住在附近的韩森太太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她的父母15年前退休,已迁居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她将他们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
“喂?”他听出是老师的清细声音。
“韩森太太,我是汤尼。”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汤尼·尤尔丘。”
汤尼解释了打电话的用意后,韩森太太说:“汤尼,我应该讲老实话,我不记得你是谁了。有那么多饥寒交迫的孩子……”
“没有关系。”他郑重表示,这是实情。他告诉她,他要搭飞机前往加州,请他们夫妇吃饭。
“啊,汤尼,”韩森太太说,“那太破费了!”
“不要紧,”汤尼说,“我要这样做。”
9月28日,汤尼飞赴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84岁的韩森太太满头白发,新做了卷发,穿着她最好的衣服,在门口欢迎他。他开车带韩森夫妇到一家俱乐部餐厅,在那里追忆过去50年的往事。他告诉她,他怎样发起捐血运动,并在学校和医院为孩子们演出娱乐节目。“干这些事情我总是想到您和那双鞋,”他说,“您知道您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吗?”
日落时分,他们沿海岸慢慢驶回家去,韩森太太说:“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真是过意不去。”
“只要想想那双鞋子,我欠了您多少利息。”他紧握着她的手。
几星期后,汤尼收到韩森太太写的短柬。她写道:“你的表现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慰。”
[思维互联网]
作为老师,韩森太太给汤尼买了一双皮鞋;作为学生,汤尼长大后请老师吃了一顿饭。在你看来,这也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韩森太太却是在汤尼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关爱,韩森太太为汤尼买的不仅仅是一双鞋,而是为他赢回了做人的尊严。付出不求回报,是老师最高尚的品德。汤尼在韩森太太的教育和帮助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尊重老师,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品质。小朋友,长大以后,你将用什么方式来感谢你的老师呢?
(小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