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小偷”作家盖达尔
作者:含 苞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好作家,却成了“小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小格子)
盖达尔是前苏联20年代至40年代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他14岁参加红军,20岁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在卫国战争中执行侦察任务时壮烈牺牲。盖达尔的许多优秀作品,如《铁木儿和他的伙伴》《鼓手的命运》《丘克与盖克》等,在我国少年儿童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扒 手
前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后的一个深冬,在莫斯科的一辆电车上,发生了一起稀奇的扒窃事件。小偷当场被人抓住,激动的人群把一个身材高大健壮、穿着一件骑兵外套的男子连推带搡地拥出车门。有些人向扒手挥起了拳头。有个老太太操着尖利的细嗓门儿吼叫着:“亏你干得出来!你想把别人的最后一件衬衫也剥掉吗?”穿骑兵外套的人竭力替自己申辩。但人群里没有一个人听他那一套。
“我亲眼看见你把手伸进这少年的口袋,你还想赖掉吗?”一个戴灰色便帽的人大声出来作证。人群更加激愤了。
民警终于把喧闹声压了下去,开始了解犯罪情况。他要求小偷出示身份证。
“小偷”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从里面掏出一个褐色的小本子。
“我的身份证没有带在身上,”他不安地说,“只有一个苏联作家协会的会员证,我是作家……”
“这种‘作家’我们见得多啦!”不等“小偷”把话说完,那位老太太就又吼了一声,人群中立刻腾起了一片哄笑。
在杂乱的哄笑声中,只有那位受害者——一个穿着破旧、腋下挟着几本小书的少年,涨红着脸,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你丢了什么东西,小同志?”民警用爱抚的声调问他。
少年的脸变得更红了,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才好。“我……我是外地人,昨天才来第一医学院报到。我的钱买书都花光了,刚才买车票的钱是我最后的几个戈比。所以……所以我口袋里没有钱……”
“哈哈!扒手居然找到这么一位‘有钱人’!”老太太讥讽地插了一句,人群里又发出一阵哄笑。
民警让少年仔细检查一下他的口袋。
少年顺从地把口袋翻了过来。突然,一张揉皱的50卢布票面的钞票落在了马路上。
“这不是我的钱,我没有钱!”少年赶紧声明。
人们一下子惊呆了。大家都惊奇地望着这位“小偷”作家,而作家却低着头,一声不吭地搓揉着手中的帽子。
阅历非凡的老民警也惊呆了。像这样一个把手伸进别人的空口袋,把钱留给别人的“扒手”,他有生以来还是第一回碰到。
“阿尔卡蒂·彼得罗维奇·盖达尔……”民警低声念着作家协会会员证上的名字。
“您是盖达尔!”少年惊叫起来,泪水夺眶而出。“我读过您写的许多书,从您那里我懂得了应该怎样生活……”“盖达尔,他就是盖达尔!”人们纷纷议论着,个个脸上浮现出崇敬、爱戴的表情。站在人群后面的孩子们拼命往前挤,都想仔细看一看这位作家。
人群议论着慢慢散开了。盖达尔正想走,那个刚才喊叫得最凶的老太太猛地抓住他的袖口,把他拉到边道上,从她背在肩上的布口袋里,拿出一个大红苹果递给他:“拿着吧,好人!”凶狠的老太太变成了另一个人,“难道还要我悄悄地把它塞进你的口袋吗?”
表
一天,盖达尔同一个朋友到街上去办事。在一所旧房子的门口,他们遇到一个三四岁衣着褴褛的小男孩儿。他的全部玩具都泡在旁边的水洼里:两个火柴盒,一个眼镜盒和一把生了锈的旧滑冰刀。小男孩儿在哭,冰凉的水浸透了他的旧毡靴。
盖达尔在孩子身边蹲下来,用手在口袋里搜寻,想找一件东西来哄孩子。
但凑巧的是他今天上街什么都没带。他从腕上摘下新买来的手表,把它贴在孩子的耳朵上。
“别哭,好孩子。你听,是什么在嘀嗒嘀嗒响呀!”小男孩儿立刻停止了哭泣,用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这两个陌生人,小脸儿渐渐露出了笑容。
“好玩儿吗?”
“好……好玩儿……”小孩儿一边扭扭捏捏地回答,一边瞅着盖达尔手里的表。盖达尔把表牢牢地套在孩子的胳膊上。
“好啦,小朋友,再见。我们还要去办事!”
朋友问盖达尔为什么这样做。
“可怜的孩子们!”盖达尔沉吟了半晌才开口。“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孩子们不仅还穿不上整洁暖和的衣服,就连买几件最起码的玩具都办不到,但愿这块表他带回家能在经济上起些作用。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我们要加紧建设自己的国家,为孩子们造福……”
命 令
盖达尔上街时,往往会被一群孩子叫住,街道上的孩子们都认识他。
有时,一个男孩儿会从某个大门里出来,突然出现在盖达尔面前,并像军人一样,立正询问:“今天有无命令?阿尔卡蒂·彼得罗维奇·盖达尔!”盖达尔也像军人一样回答道:“没有,今天没有任何命令。请到自己的岗位去吧。”
这个岗位在哪儿?什么样?外人是无法理解的。
有一位作家,不久前患了伤寒,现在回归热又将他折磨了整整一天。他高热心虚,医生给他开了干马林果,但附近的药房买不到这种药物。人们正惘然若失,恰好盖达尔来做客。
“干马林果会有的。”——盖达尔肯定地说,并打开了朝向街道的窗户。外面已是莫斯科夏天的晚上了。盖达尔吹了一声口哨。
在这首都的喧闹声中,有谁能够听见这口哨声呢?但是在门口却即刻响起了门铃声,并走进来一个年约12岁的男孩。
“阿尔卡蒂·彼得罗维奇·盖达尔,我前来接受命令。”“你看,有一位病人。附近药房没有他需要的干马林果。我向你们全体下达战斗命令:取到干马林果并送来!”孩子不见了。半小时后,走廊里再次响起门铃声,来了另外一个孩子,带来了第一份情报:他受托去的一些药房没有干马林果。
此后,每半小时都要响起一次门铃声,并带来一次新的情况。孩子们从遥远的某地赶来,有的两手空空,有的面带愁容。
最后,孩子们终究还是把药找来了。在这个晚上,盖达尔的助手们跑了多少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