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爱看书的广告》

作者:林 夏




  书刊广告是出版者向读者提供的最新出版信息,今天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是,读了老出版家范用先生选编的《爱看书的广告》(三联书店出版),则令人眼界大开。这本书选收了70年前鲁迅、叶圣陶、胡风、老舍等作家亲拟的新文学书刊广告,近300篇。这些广告文字可谓异彩纷呈,不仅传达了书刊的销售信息,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
  鲁迅办出版社、编刊物,参与书刊的出版发行,经常撰写书刊广告,堪称大家。1933年2月,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到上海访问。由于萧的进步倾向,在中国受到当局的限制。各种流派的文学家,对萧显示了不同的政治态度。鲁迅和瞿秋白(用“乐雯”署名)将当时中外报刊上关于萧的文字分类汇编,并加上引言和按语,成《萧伯纳在上海》一书。鲁迅写的新书预告就像一篇犀利的杂感:
  萧伯纳一到上海,就给了中国一个冲击。定期出版物上几乎都有记载或批评,称赞的也有,嘲骂的也有。编者用了剪刀和笔墨,将这些择要汇集起来,又一一加以解剖和比较,说明了萧是一面平面镜子,而一向在凹凸镜里见得平正的脸相的人物,这一回却露出了他们的歪脸来。是一部未曾有过的书籍。编者乐雯,鲁迅作序。
  
  叶圣陶也是写书刊广告的高手。他的广告厚积薄发,要言不烦。如《背影》(朱自清散文集)的广告:
  
  谁都认识朱先生是新诗坛中的一位健将,但他近年来却很少做诗,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诗并不觉得满足。他所最得意的还是散文,所以近来做的散文已特别多。这是他最近选辑的散文集,共含散文十五篇,叙情则悱恻缠绵,述事则熨帖细腻,记人则活泼如生,写景则清丽似画,以致嘲骂之冷酷,讥刺之深刻,真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以诗人之笔做散文,使我们读时感到诗的趣味。全书百五十余页,上等道林纸精印,实价伍角伍分。
  
  评价切中肯綮,行文朴实无华,完全可以当微型书评来读。
  《泥土的梦》(杜谷)是一本诗集。评论家胡风以诗人的炽热情感写下这一段文字:
  
  深深地没入了土地的呼吸、气息、希望、欢喜,以及忧伤与痛苦,诗人才能够唱出了这样深沉的大地的歌。这样的诗,只有深爱祖国的诗人,善良到像土地一样善良的诗人,坦白到像土地一样坦白的诗人才能够唱出来。
  
  这是诗的广告,也是广告的诗。
  老舍为自己作品写的广告,别开生面: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是去赶集。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末一块钱》写都市的晚间,少年的末路。
  《邻居们》写不打不相识。
  
  幽默风趣,读来令人莞尔。
  新文学书刊广告与一般商业广告的不同之处,应是多一点书卷气,既要准确地定位书刊内容,又要以文学的笔调介绍。上引的几篇就是明证。言之有物又文采斐然,片言只语之间显现出文学家的鉴赏力与编辑家的眼光。但既是广告,也就有广告的商业目的,目的自然是卖书。如鲁迅为《木刻纪程》写的广告:“人物风景静物具备,共二十四幅。用原刻木板,中国纸精印,订成一册。只有八十本发售。爱好木刻者,以速购为佳。实价大洋一元,邮购加寄费一角四分。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代售。”说明周到,突出“用原刻木板,中国纸精印”的特点,提醒读者欲购从速。虽有商业气,但戒绝吹嘘,不作空言,坦诚实在,精炼简洁。
  《爱看书的广告》除了主体部分的“广告文学”一辑外,还有“广告式样”与“书籍广告谈”二、三两辑。二辑让我们看到图书广告设计的多样和实用,也说明了当时出版人对图书广告的重视;三辑主要介绍中国现代图书广告的史实掌故及对图书广告的见解。王建辉《图书广告谈屑》总结撰写图书广告的三个要件:“实事求是之心,妙文生花之笔,广告艺术之眼”,强调“断不可缺”。而“广告文字是很需要功力的。一则是需要点商品推销眼光,熟谙市场和读者对象;二则要有别出心裁的文字表达,不是公式化的老一套;三是要学术上内行,抓得住内容”。确属经验之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写的书刊广告精彩之作为数不少,尚需进一步发掘和整理。闲暇翻书,见一篇原刊于《现代》杂志的广告,介绍女作家洛依的《湖风》,篇幅短小,不妨照录如下:
  
  女性的纤柔的感觉:适宜于写美丽的小诗。你愿意在吟了洛依女士底短歌后,从《湖风》中欣赏如下的小诗吗?
  深秋时,
  想找些残枯的黄叶,
  在那猛风暴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