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一字多音易迷魂,解铃还须系铃人
作者:金 寅
由于汉字不像印欧语的拼音文字,所以在书写形态上不显示出它读音上的变化,这就给我们在读书面语时造成了较大困难,往往读错一个字音,意义迥别。例如一般教师鼓励学生读书,就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中间的“好”应该读hǎo,但由于汉字的字形上看不出它的读音,有人仍然会按常规读音把它读成háo,那就不能把原句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了。为了防止误读,古人发明了一种提示读音的办法,在某个需要改变读音的汉字的一个角上用朱笔画一个小圈。汉字共有四个角,分别表示四声,左下角表示平声,左上角表示上声,右上角表示去声,右下角表示入声。例如汉·刘向《说苑·贵德》有句:“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两个“风”和两个“雨”应读不同的音,为了告示读者别读错了,就用朱笔在字的右上角画一个小圈,表示这个字要读去声,用作动词。古人称之为“圈读”,也叫读破。因朱笔小圈颇像一只铃,便戏称为“系(读jì)铃”。缺乏古文根底的人,不知所云,难以为解。汉字中多音多义的很多,特别在姓氏和地名中更为甚,例如安徽“六安”的“六”要读lù,姓“乐”的就有两家lè和yuè。有一个古人叫“乐乐乐”,人们见了就不知怎么念,原来他姓Lě,名Yàoyuè(喜欢音乐)。(“乐”古音也读yào,动词,喜欢。参见王力《古汉语词典》。)为此,我们不可不知一二。
明·瞿汝稷《指月录》:“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这个故事后来流传成一句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灯谜俗称文虎,所以明代的文化人就把它移用到灯谜上,把谜底中有字需要圈读的,就标明“系铃格”。标明系铃格就是为了提示猜谜的人,猜谜时要注意,这条灯谜中有的汉字是不按常规的本音来读的,也不按常规的意义来理解。比如“早晨少云”猜少数民族语言一,答案是“朝鲜语”,“朝”“鲜”“语”这三个字都必须圈读,朝(早晨)要读zhāo,鲜(很少)要读xiǎn,语(说话)要读yù。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灯谜,既传播了文化知识,增加猜谜的情趣,又可帮助大家掌握汉语言文字知识,了解汉字的多义多音现象,十分有意义。随着现代社会人们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灯谜中通常已不再提示“系铃格”,但是,作为猜谜人对此还是应该有所了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