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天空漫想
作者:杨 倩
在那一个总爱变天的夏季,我背起了简单的行囊踏上了找寻那片属于我的天的征途。此时的风景都是我所衷爱的天蓝纯白,纵使是一个人的旅途却也并不感到孤单,只是希望这沿途的景物色调都不会改变。站在那个十字路口,我踌躇了,不清楚哪条才是我该往的路。天空下着倾盆大雨,而我却呆站在那里迷茫,只感觉身上的衣服不再被雨打湿,那飘过的一团云雨终究只是刹那。抬头望见了一张比七月阳光还要灿烂的脸,似要挽住我的手将我带入到那一片澄明平静的天地。
这里的天空不尽是和谐的色彩,而我却发现它比我喜爱的天蓝纯白更加令人心怡;你说你也是来寻那片天,却找不到最满意的那片,于是你我同行,只为心中的信念。
秋季,大片的枫叶从空中飘落,鲜红如血;你告诉我有些想家了,但你决不会放弃自己的初衷,因为你还没有抵达旅途中的下一站。深秋的风吹在脸上生疼,灰暗的景物让我们都有些厌倦了,想到了放弃,可你只是握紧我的手一路狂奔,穿越了那悲凉的心绪,泪也洒落了一地。
冬至,纷纷扬扬的雪花打落在身上却很快融化了,地上铺满了一片说不出的白,你说这白刺得眼生疼,于是你抬起头仰望那片空旷的迷蒙的天,晶莹的泪珠从你眼角滑落,滴落雪地不留任何痕迹。你说你不想再往前了,要在此停下滞留,我如何规劝你都无济于事,怆然之下我也望向那片天,深邃如瞳倔强如你。于是我只身一人走过了这漫长的冬季,虽然历尽艰辛,可我分明看见天空中那五色的信念。
阳春,百花绽放,那片天一如既往的明媚,如你当初上路的笑脸;我转头看向你,却怎么也找寻不到你的灿烂笑容。细密的雨丝在我的发上荡漾开来,艳丽的天不知何时遁去,心却凉冷一片。
终了还是回到了夏季,阴晴不定,阴时日星隐耀,晴时天蓝一片,星光缀满。虽还是我离去时的那般模样,却增添了些许人生况味。“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可我已飞过。”在这片属于我的天空,我正迈步向前,迷茫、畏惧早已不在,那内心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我坚信,恰如那流星划过长空时的绚烂。
(指导教师王先权)
点 评
这是一篇以“天空”为载体的抒怀之作。时下,出生于80后的青少年,在世人的眼里成了一类缺钙少血气的追逐艳羡的宠儿;往昔民族的那种顶天立地心怀苍生大济天下的豪情似乎荡然无存了。可是,自身的成长,却让这些宠儿们有了自己的一份留恋,有自己独特的一份执著,更有自己心灵空间的一份固守。一路波折一路歌,内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人生价值尺度在成长的经历中逐步得以形成。虽然成长经历中的诸多不快:失意、苦闷、无奈、无助等总会给这些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们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压力,但生活的美好,却也总会令他们看到生活的亮丽风景。怀着那一份坚定的信念:生活中有坎坷有波折有阴晴圆缺,有冷暖有苦闷有无奈无助,可成长岁月的步伐在召唤,迷茫畏缩不是路上的主调,对生活永不言弃才是至高无上的准则,因为心中所衷爱的天蓝纯白。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很有积极意义。
本文所写的“天空”,正是生活的一种浓缩了的意象,让我们窥探到这种执著坚守内心企盼的心灵;同时在自省的叙写里,展现了对人生行程的审视和倔强不屈的精神。主题鲜明,凸显了一种勃发向上不断总结的气度。
文章以时令季节的变换为视点的行程,始终以“天空”对己的召唤为线索,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开头直接切入所要叙写的对象并直陈内心的守候,接下来由多变的夏季起程,历经秋季的悲凉、冬季的漫长,行至百花绽放的阳春,最后又回到阴晴不定的夏季。以季节的轮回来寓指人生成长中的多姿多彩的岁月更替,意蕴深味其中。文末,又直抒胸臆,表达对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这篇抒怀之作在选材上能以点代面,有小中见大之法。全文紧扣“天空”的不同变化来表露自己对成长经历的不同感受,并层层深入;在描写中,使文意波澜起伏,理趣含而不露,体现作者的匠心。
文章的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活力,文字功力不浅,文辞优美;特别是一些句式,如“于是你我同行,只为心中的信念”,使文意更有曲致之美。可以看出,作者平时善于积累,才有这样简洁明了又富有生气的语句;同时,文中的理性色彩也充溢其间。不同季节的描写,像不同变换的图画,优美迷人。
本文的成功主要在于以一个点来诠释一个面,把纷至沓来的成长经历寓于季节的轮换里,在作者笔下又能摇曳生姿,特别是对自身的省悟,让内心的诸多情愫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给人以亲切之感。这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写作是内心的倾泄,对身边的人事能细心去品味,定能绽放出思想的光芒;思想有多远决定文章能走多远。厚积薄发,文之意蕴更远。
(王先权)
点评教师简介
王先权,现供职于贵州天柱民族中学。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18岁开始教育教学工作,教过小学、初中、高中。教书、读书、写字已成为自己的三大嗜好。教育教学中信奉“人是以思想而伟大”的至理名言,注重对学生精神上的陶冶与思想上的启迪,以自身的平淡冲和与恬情心态面对学生的偶尔犯错。主张真情为文,率性作文,以透视或展现思想精神为上;提倡作文先做人,为文先为人。作文,工夫在文外;思想有多远,决定你的文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