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北美细节

作者:汤吉夫




  【老汤档案】
  小说家、教育家、学者,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汤吉夫先生是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共生的作家,三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汤吉夫短篇小说集》《汤吉夫中篇小说选》《汤吉夫小说选》《朝云暮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郭书俭印象》,以及随笔集《津门乱弹》《湖边记忆》等。近期出版了中篇小说《遥远的祖父》、长篇小说《大学纪事》以及随笔集《书斋内外》。应该说汤吉夫先生是以写小说见长的学者型作家,但他的杂文、随笔因其学养的深厚,同样精彩。这里编发的是《书斋内外》的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蓝天、白云,从西部的洛杉矶到东部的纽约,从北边的布法罗到南边的圣地亚哥,美国天空总是澄澈透明的,所以夜晚的月亮也就格外圆。想起我们当年嘲弄“洋奴”用的“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名言,不禁感慨万千。仅仅从环保角度说,在美国月亮确实是比中国圆。
  环境之好,令人惊叹。汽车在新泽西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穿行,所见都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森林和河流。天空一碧如洗,白云悠闲地舒卷,间有一幢幢别致的别墅点缀,谁能相信这田园般风光是在工业化程度极高的美国呢?
  纽约是个“巨无霸”式的超大城市。但它给我的印象,除去人多、车多、楼高之外,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它显得灰暗,也显得陈旧,甚至还不如我们的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光鲜。
  纽约街头的临街的居民楼,家家户户都装有窗式空调。这种老式空调,在中国不是早就淘汰了吗?为什么美国人还在用?
  听说,中国产的分体空调如今在美国很走俏。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
  洛杉矶有许多大型超市,如同在天津见到的一样。但他们超市里的货物并不比我们的丰富,而且很多货都是“中国造”。
  美国流传一句名言:在美国购物,想不买中国货都难!
  美国的电话费便宜得惊人。我买了一张6美元(合48元人民币)的电话卡,20多天中,几乎天天往国内打越洋电话,最后还剩下2美元。以昂贵的中国标准看,简直不可思议了。
  无论哪个城市(纽约、华盛顿、费城、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居民的房子都不设围墙,不用防盗门,窗户上也不见什么“护栏”。
  相比而言,我们就像是住在笼子里。
  据说,全世界的工地,三分之二在中国。这当然是好事,是快速发展的表征。但同时,建筑污染比如尘土、比如噪音也就来了。美国的工地显然不如我们多,且很少噪音(据说施工是被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较少尘土。如果工地污染了环境,附近的百姓就会诉诸法律。
  所以,能看见一幢大楼在悄悄地长高,却听不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也不见垃圾遍地、尘土飞扬。
  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唐人街。凡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三多:饭馆多、药铺多、银行多。
  银行药店没去过,不知情。饭馆里的中国菜很正宗,东北菜就是东北菜,云南的过桥米线就是过桥米线,一点不差的。
  美国人很随和、率性、悠然、友好,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傲慢。在电梯里,他(她)们跟陌生人打招呼,会问:“你们上几楼?”然后替你按好电钮。
  布法罗是个边陲小城。隔湖与加拿大多伦多相望。多伦多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布法罗则小巧安静,城内很少宏伟建筑,只有几家设备很好的酒店,想是专供来此观看大瀑布准备的。
  从洛杉矶驱车两小时,可抵南部海港城市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规模不大,有很高档的住宅区。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有一家著名的酒店。一座西班牙风格的、滨海的、优雅的红顶楼房,据说许多政要都曾来此逗留。
  酒店是木结构,白墙、红瓦、蓝天白云之下又有白沙滩环绕。真的是风光无限!
  美国西部各城市,多以西班牙文命名。西班牙风格的建筑,也比比皆是。足见西班牙文化当年在美国西部影响的巨大。
  跨过圣地亚哥,就是墨西哥。经历了富饶的圣地亚哥之后,在墨国所见竟是另一番景象。
  夜宿200多年前西班牙人修建的卡拉菲亚修道院。那是一幢古朴、洁净、装饰粗粝的教堂,现在成了有名的旅馆了。
  卡拉菲亚,建在临海的峭壁上,占地势之利,游览者颇多。
  卡拉菲亚门口的指示牌上,有六种文字的说明:英、法、西、中、日、韩。中国的发展的影响力以及中国人来此之多,可见一斑。
  从卡拉菲亚南行,约一百公里,就是墨西哥的重要海港城市恩萨纳诺,是一个具有浓厚的西班牙风格的小城。
  在街头,我们同几个老妇招手,她们也同我们招手,但马上就把手心向上地伸过来——要钱。
  在街心见一年老的歌手,背着吉他,一身西部牛仔装束。闷热的黄昏里,穿着一双高腰皮靴,苍老的脸上,有一种演出后的疲惫。
  我估计了一下,这歌手的年纪当在70岁以上。
  “中国发展很快。”墨西哥人这么说,美国人也这么说。
  但我在国内的感觉却没有这么鲜明。
  我想,如果30年前我到美国呢?我的感觉会像今天一样吗?
  的确,中国的发展确是让世人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