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珠光宝气

作者:聂鑫森




  北阙云从公家的文物商店退休十年了,满打满算,已是古稀之人。只可惜老伴儿五年前过世,而儿子早去了太平洋彼岸,找了个洋媳妇,生了个中美结晶的男孩,他的日子自然过得有些落寞。
  好在他身体瘦健,也没什么要紧的病。他试着去美国探过亲。可听不懂洋话,看不懂电视,真比坐牢还难受。“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他赶忙回到了这座江南的古城。儿子儿媳很通情达埋。劝他就地解决找个老伴儿,如果钱不够花,不用发愁,他们会每月补贴些美元。
  北阙云动心思了。半夜里醒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到底不是个办法,是该找个伴儿了。他开始像警犬一样,注意起周围的动向。他发现他住的这个社区,还有邻边的几个社区,每天清早都有不少老头老太太在锻炼身体。从数目上看,男少女多!跳扇子舞、玩太极剑、打腰鼓、唱京剧……一天一个花样,夕阳真是红似火啊。这几个社区的老人,互相穿插来来去去,完全是一种很松散的联盟。北阙云想:这里面就没孤寡老太太?以他目前的条件,挑一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他马上到街市去置办了设备,扇子呀,花棍呀,宝剑呀,腰鼓呀,还有运动服呀,抱回来一大堆。接着,就一头扎进这些团体,有滋有味儿地练起来。
  还没等到北阙云的枪口找到准确的目标,却有目标撞到他的枪口上来了。那天早晨,练完了太极剑,他正坐在一个石椅上休憩,蓦地旁边扬起一阵风,一个老太太坐在身边了。说是老太太,却并不显老,脸很白,露出一截光滑的手臂,像玉一样。还没等他说话,老太太朝他稠稠地一笑。说:“对不起,我坐一下。”
  北阙云说:“不要紧。你坐。你好像不住在这个社区?”
  “嗯啦。”声音很好听,有一点媚。
  答话的时候,老太太转过了脸,身子再慢慢转过来,穿的居然是浅黑低领T恤衫,胸部凸得很高。北阙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我叫西门珠。你呢?”
  “北阙云。从前在文物商店做事,早退休了。”
  “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呢?”
  “我怎么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北阙云觉得她很调皮,很有趣。他想找个什么话题和老太太聊一聊,但一时竟找不到。
  突然,他看见老太太脖子上戴的一串珍珠了,每颗都很圆,珠色因受潮而发黄,但最下面的那颗珠子很大,估计有一钱来重。在职时,他是专门经手珍珠翡翠类东西的,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他马上断定,这串珠子是野生的东珠,《满洲流源考》说东珠出自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诸河中,混同江指的是黑龙江汇合松花江后到乌苏里的那一段。这串珍珠是老珠,只可能是有身份的人家流传下来的,那么老太太应是名门之后了。俗话说“七分珠,八分宝”,重到一钱的大东珠。价钱恐怕在几十万元以上了,但这颗大东珠值不了这个价。
  北阙云有好话题了,他说:“西门珠,你这串珍珠不错,只可惜不会养护,都发黄了,那颗大珠子里都有胎柳了。”
  西门珠脸红了,说:“瞧。你看到哪去了?什么叫胎柳呀?你说给我听听。”
  “珍珠内有胎,这胎裂成两块有了一条缝,像柳条似的,就叫胎柳。有了胎柳,这珠子就不值钱了。”
  “黄的可以变白吗?胎柳可以愈合吗?怪不得人家都说这串珠子不好看。”西门珠显得很委屈。
  北阙云这一刻,也为西门珠委屈起来,小声说:“我可以修复它们。不过,你不要对任何人说。”
  西门珠说:“那我就交给你吧。”
  “你放心?不怕我跑了?”
  “我放心。我在……你跑到哪里去呢?”
  这句话很含蓄,也很大胆,北阙云心都醉了。
  北阀云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他把穿珠子的丝光尼龙线小心地解开,用肥皂水把珠子泡了三天,洗净后,再用切碎的通草(又叫通脱木)把珠子裹起来用手轻轻地揉。因为通草柔软,茎里含大量的白色髓,这样揉既不会伤珠皮,又能使珠子光泽发亮。每揉两个小时后,再歇两个小时,如此轮番下去,一共持续了三天,把北阙云的一双眼睛熬得通红,接下来,是愈合胎柳了。他去商店买来一块四川白蜡,又去集市买了一只纯白母鸡,杀了,取出一块稠酽的鸡油。他把白蜡、鸡油和用小刀拨划过表皮的大东珠,同放在一个碗里。然后在灶上架起一口盛了水的铁锅,锅里放上笼屉,将碗放在盖上盖子的笼屉中,先用猛火把水煮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水少了,就添一勺半勺。一天一夜,北阙云没有离开灶边。他仿佛看见白蜡、鸡油慢慢浸入珠体。那条胎柳正在慢慢消失。他要让西门珠见识一下他的本领,当她戴上这串焕然一新且价值重新变得昂贵的珍珠项链时。他是不是可以向她求婚了?
  十天过去了。
  在灿烂的晨曦中,北阙云把这串洁白无瑕的珍珠,交给了西门珠。西门珠迫不及待地戴在脖子上后,头微微昂起。她感到有无数道目光都被吸引过来。在这一刻,她高贵得让人嫉妒。
  交谊舞的音乐响起来了。老头老太太们彼此相邀,步入水泥场地。
  西门珠说:“老北,我要好好谢谢你,我请你跳舞!”
  北阙云说:“好。”
  北阙云看着西门珠雪白的脖颈上,珠串一晃一晃,并传出细脆的声音。太好听了……
  第二天早晨,西门珠没有来。
  第三天早晨,西门珠也没有来。
  北阙云向人打听她是住在哪个社区的,都摇摇头说不知道。
  西门珠像一缕云,像一丝风,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向何而去。
  北阙云突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有一天夜里看电视。是一个直播现场拍卖珠宝翠玉的节目,北阙云突然看见西门珠的那串珍珠了。
  他冷冷地“哼”了一声,然后把电视关了。
  (选摘自《百花园》2007年第9期)
  
  【学写作】
  《珠光宝气》是2007年“中国小小说·微型小说排行榜评议会”上被很多小说理论专家看好的优秀作品。专家们议论得比较多的有两个话题:一个是作品采用小小说特有的“艺术留白”的写作方法;一个是在叙述过程中的小小说创作非常需要的“文化含量”。
  故事一开篇,给读者的印象是北阙云与西门珠的“黄昏恋”的故事要开始了;作品中间用了很多笔墨渲染了北阙云倾尽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帮西门珠修补好已有缺陷的大东珠,这个情节结束后我们读者可能判断出他们的“黄昏恋”将有结果了;但是,作品的结局却是一个明显的小小说的“意外结局”。作家在设计这个意外结局之后还有意创造了整个人物和情节的巨大的艺术空白。西门珠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她的那个有缺陷的大东珠究竟从何而来?那个修补好了并大幅升值了的大东珠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到了电视台的拍卖现场?这些是我们读者很想知道的故事内容和人物行为,聂鑫森一个字都不给我们讲,他就是要让我们每个读者都要调动自己的艺术想象,去“填补”他留下的“情节空白”。这样的阅读效果就形成了读者与作家共同完成一个“人物塑造”和“作品创造”。“作家与读者共同创作”的效果也是小小说文体特别需要、特别追求的。在现代人的文学阅读活动中,有一条这样的规律,把故事讲完了、讲全了、讲透了则会产生最没有审美信息量的小说文本。在小小说的创作中,一个作家留多少情节内容不讲,他预留哪些“人物空间”和“情节空间”给读者去想象,这最容易看出一个作家构思的机智和写作的智慧。
  值得我们欣赏的第二个地方是聂鑫森在叙述全篇核心细节时而透露出的专业的、新鲜的“文化信息”。他用精致、从容的叙述笔墨,详细地描述了北阙云修补大东珠的过程:先是用肥皂水泡三天,然后用通脱木揉三天,最后用白蜡、鸡油来熬一天……这些都是很专业的修补珠宝的方法和知识,因为我们缺乏这些专业的知识,所以就特别感到有阅读的兴趣,新鲜的信息同样能激起读者的好奇。阅读小小说,不仅仅是要感悟作品中的哲理立意和思想深度,同时也要从中学到很多我们不懂的、不知道的、需要进一步从中了解、掌握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文化信息。
  
  【懂人生】
  《珠光宝气》的核心细节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两面人”西门珠利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专业技能来修补自己有缺陷的大东珠。这个核心细节和西门珠这样的人,在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是真实存在的。“情感被骗”“知识被骗”是我们一生中可能会遇到的事件,这个无情的残酷的现实启示我们:我们的生活有和谐、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险恶的一面;市场经济社会中美好的和丑恶的东西、肯定的与否定的东西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我们不能用太单纯、太脱离了现实生活真实状态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和进入社会。《讲究》(和《秋夜》同见于本刊今年1~2期)里面的人情美、《秋夜》里面的意象美,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面;我们年轻的学生不是在“玻璃罩”里生活,我们在自己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看到人生中的一些险恶、丑恶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坦然面对生活的复杂和成长中的挫折,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人生。我们若能理性地接触、了解,并用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去看待“西门珠们”,就相当于我们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增强了我们抵抗“病毒”的免疫力。
  (主持人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