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文虎斑斓谜途艰 谜宫委蛇重门难

作者:金 寅




  晚清时期灯谜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成立了不少灯谜社,影响较大的有北京的北平射虎社、隐秀社,上海的萍社,武汉的寅社。各类报刊如《申报》《文社日报》《消闲报》《新小说杂志》《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都按期载有谜录、谜话,或辟专栏,或作补白。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灯谜刊物,如《文虎半月刊》《黑皮书》《文虎周刊》(武汉)《虎报》等。所谓文虎,就是特指利用文字意义来供人猜射的灯谜,“虎”是比喻词,表示灯谜的艰深和诡异,让人难以猜射,比喻射谜如射虎。
  记得小时候见到过几条清末灯谜,谜面里隐藏着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猜谜的人需要转过几个弯,穿过几道门,才能摸透文字背后的含义。例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猜字一)
  春雨绵绵妻独宿(猜字一)
  前一灯谜的谜面取杜甫《登高》七律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首句,但是,灯谜并没有按诗句的意义来理解,而按照文字的曲折意义去阐释,第一步先要求把“萧萧”两字理解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代表朝代的帝王姓氏——南朝的齐和梁。齐梁两朝的帝王笃信佛教,都姓萧,所以也曾叫萧齐、萧梁。梁武帝曾三次出家做和尚。谜面上的“下”不作动词,理解为表示时间的方位词,相当于“之后”。这样,“萧萧下”就是指齐、梁之后的历史朝代,即“陈”。抓住了猜谜的核心字就好办了,于是以“陈(陳)”为基础,去掉它的偏旁“阝”(无边),再去掉一个“木”字(落木),于是答案豁然而解:“日”。
  后一灯谜的谜面是描述一个怨妇的生活情景,谜面所提供的文字中核心的一个字是“春”。猜谜的人就在“春”字上下工夫:雨绵绵,暗示太阳没有显露;妻子一个人单独住宿,暗示丈夫不在。由此在“春”字里去掉一个“日”,再去掉一个“夫”,于是答案出来了,便是一个“一”字。
  这种谜在猜射时无法从谜面的文义里直接获得解释,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琢磨隐含的语境,寻找第一层解释;然后再进一步结合谜面的暗示,去探索真正的答案。就好像要打开一道又一道门,才能进入灯谜意义的真谛。古人称这种猜谜的方法叫“重门格”。也有人把这种猜谜过程比喻为吃香蕉,先要把香蕉皮剥去,才能吃到肉,所以把它叫做“剥蕉格”。
  重门格的产生,说明灯谜越来越向艰深复杂的文字层面发展,从而灯谜也越来越走进高层的旧时文人圈子。虽然对灯谜游戏的文字知识性加强了,但是也越来越远离人民大众,灯谜的普及程度也因此大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