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山居秋暝

作者:王瑞雪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 维《山居秋暝》
  
  清风丝雨,摇荡秋日,已而暮至,风歇雨霁亦恬然。
  远山如玉,浸润在雾霭流岚的神韵中。青山在暮色里,暮色在青山外。秋爽满山亦满天。
  斜斜的石径上落叶纷纷,清香迎面而来,拂之不去。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诗人信步其中,细闻秋木之上,偶滴清露,余响悠悠。不觉秋日之月渐渐东上。天空中,靛蓝澄澈,月华袅袅,沁着夜的芬芳与静谧,丝丝入心。皓月青辉荡漾着清秋的涟漪,流入松林。松林一片苍翠,琼枝净而无尘。月华入松,松笼翠雾。松下有影,树影知音,相映成趣,意态横生,渐入佳境。
  月影涤人心,潺潺而往,松痕知人意,落满衣襟。
  诗人立身清泉旁,泉水流淌,近乎素练绕林间。泉声淙淙,汩汩于石上,佩环叮咚,七弦泠泠,恍若武陵清溪,径入仙源。月之流光松之疏影随水而逝,缘步而行,蜿蜒,入林深处去了。
  诗人且行且住,偃仰啸歌,空山唱和,竟成佳音。一时又万籁俱寂,白露点点,苍苔欲上人衣。
  忽闻笑语欢声穿林而来。打破树林清寂,一片欢腾。竹露清响,也似笑语,银铃一般,悦人心情。
  荷叶罗裙,翩然而至。蛾眉未扫戴荆钗,犹似当年越溪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浣衣女子相顾谈笑,余音不绝,宛若天籁。乘月而来如幽梦,踏月而归似浮云。
  松竹相偕而行,诗人来至湖畔。谁说芙蓉秋江多怨嗟?月笼荷塘送湖风,西湖六月尚不如。观渔舟过水穿花,移舟水溅,差差绿。柄柄清香漫入船舷,莲花舞动如相送,还约明日来采莲。
  渔舟去,诗人尚徜徉其中。农家多欢愉,令人羡煞。陶令“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诚不谬也。闲云野鹤无拘束,终日相伴山与水,不枉此生矣。春芳已去,自有秋情。云岫相逐,为我怡神。皓月轮空,足以交游,山民朴质,可以为邻。经纶事务者,来此息心,世事俗务,何足道哉!
  于是喟然曰:“王孙兮归去,山中兮可以久留。”
  (指导教师 沈晓霞)
  
  【点评】
  以诗人的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景情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内容上,以时间为序,写出了诗人空山新雨后,在林中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独特的感受与追求,似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幽明净、自然纯朴的世外桃源,令人耳目一新。
  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全文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主,纯写诗人的独特感受,未能生发开来,未能点明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主客观原因。可在第九段“踏月而归似浮云”后,加上一段:远视浣女背影,诗人之心,仿佛亦随之渐行渐远,抛离了尘世喧嚣……
  二是未能在行文的过程中,加上写作者的某些感受,使之具有现代气息。可在倒数第二段后再补上一段:多么神圣的一片净土!(独句成段。)
  三是少数语句语意不明。如“月华入松,松笼翠雾。松下有影,树影知音,相映成趣”,应为“月华入松,雾笼松翠,松下人影,人影松影,相映成趣”。这也是用此种较为凝练的语言写成的散文作文常犯的通病。
  (汪茂吾)
  
  点评人简介
  汪茂吾,安徽省当涂县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两百余篇,被多家语文报刊聘为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