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求田问舍(电影剧本)

作者:王海燕




  人 物:王翦 秦王 李信 蒙武 宫卫 侍从丫环等。
  背 景: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发兵灭楚。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旌旗飞扬。嬴政慨然“空国中之甲士”交付王翦,并亲自送行到30里外的霸上。主帅王翦脸色凝重,若有所思。
  
  王 翦:(向秦王)臣在想一事,请容禀奏。
  秦 王:(笑意殷殷)大战在即,将军无需有其他顾虑。
  王 翦:臣年事已高,也没有什么家产,(从袖中取出竹简上呈,上书咸阳的良田美宅)请皇上赏赐。
  秦 王:(阅毕奏表)将军只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呢?
  王 翦:(亦笑,透着一股轻松)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亦恐难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置些家产,以免子孙后代受穷。
  秦 王:(听后哈哈大笑)准!(豪纵且轻松。殷殷的忧心在瞬间释淡。)
  (秦王目送王翦部远去,自亦回宫。)
  画外音:回城车中的秦王疲倦地闭上双目。忧心又一次袭来,六十万大军,托于一人,灭楚亦能灭我!可又如之奈何……
  (往事浮现眼前。)
  画外音:时光回溯到不久前,眼前这位年轻英勇的秦国将军李信充满昂扬斗志。他仅带几千士兵即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败燕军并活捉太子丹。
  (秦王大殿上。某日。)
  秦 王:(端详李信,甚是满意,仍不露声色)我打算攻取楚国。我军多次战败楚国,相信灭它亦不太难。李信估计用多少兵马才够?
  李 信:(热血上涌,愈加气盛)最多不过二十万。
  秦 王:(转向在旁的王翦)王将军呢?
  王 翦:(沉思转至坚定)非六十万不可。
  秦 王:(猛离席,站起)六十万!将军老矣,多么胆怯啊!李将军果真神勇,他的话是对的!王将军已攻破燕赵建功,李将军就接替老将军平定楚国吧。
  (李信领旨下,王翦推托有病,被准回频阳老家养病。)
  (秦殿上,某日。秦王端坐,群臣毕集。捷报频传。)
  宫 卫:报——李将军攻打平与,大败楚军。
  宫 卫:报——蒙将军攻打寝邑,大败楚军。
  宫 卫:报——李将军又攻鄢郢,也拿了下来,其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将军在城父会师。
  画外音:群情激昂中,李信的名字已叠显在王翦之上。殊不知在李部西进之际,楚军正跟踪三日三夜不息,结果大败李部,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宫 卫:报——秦王,不好了,李将军兵败溃退了……
  秦 王:(痛苦地踱步,任内心暗涛汹涌)王翦呢?王将军呢?
  (频阳路上。晚上。秦王的快车在通往频阳的路上疾驰。)
  (王翦家中。)
  王 翦:(面色忧虑,自语)咸阳还没消息?
  丫 环:老爷,您还不用饭吗?夫人她……
  王 翦:(似不胜其烦,摆手制止)让夫人宽心就是了。(转身进书房,无意中又拿起一本兵书,心被重重的不安萦绕。)唉!二十万兵卒的性命,定难保全啊!可不如此,大王断不会清醒,更多的军民会接着白白牺牲。
  (这时秦王到,从车上下来,不待家人通报,径进。王翦急揖迎。)
  秦 王:(向王翦,忙道歉)王将军,朕没采用你的决策,我军果然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寡人?
  王 翦:(推辞)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请大王另择良将。
  秦 王:(无奈而焦急)王将军,你……
  王 翦:(目光注视着厅堂的秦楚作战地图,坚定地)大王一定用我,非六十万不可。
  秦 王:(大喜)就听将军谋划。将军略为安顿,请即出征。
  (秦王回宫,王翦揖送。)
  (镜头切至剧本开首霸上归宫的秦王。)
  秦 王:(对侍从)朕倦了,要休息。
  (秦王睡了几个半宿觉,这一日,又在想王翦事。而王翦呢,已在函谷关军营内。)
  (函谷关军营内,早晨。副将蒙武上,想与王翦商讨灭楚大计,却见这位大将军在写奏章要求落实赏赐。)
  蒙 武:(当面问)将军,仗未打,你接二连三地上书要赏,这未免太过分了。
  王 翦:(正色)秦王多疑,今托我倾国之兵,我不在此时频繁上书要赏来暗表真心,皇上能安心吗?战前主帅与国君之间要不充分信任,对我们伐楚大计极为不利啊!
  蒙 武:(肃然起敬)是,是。
  (咸阳大殿之中,某日。秦王在展阅王翦使者连续五次送来的请赐良田美宅的奏章。)
  秦 王:(笑而允之)寡人不是在霸上已应允了吗?王将军还不放心,屡屡上书。传令,良田美宅尽如他意赐予,即日立帮其家人入住。让王将军放心征战,载誉而归。
  侍 从:遵命速办!
  画外音:终于,王翦取代李信进击楚国。韬光养晦的王翦计出万全,大胜楚国。后封武成侯。
  (剧 终)
  
  【点评】
  这个剧本的题目很有深意。中国士人对待家与国的传统态度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之”,而“求田问舍”,就得“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了。三国时的许汜因为求田问舍遭陈登冷遇,被刘备训责。古人重名节甚于生命,而王翦却甘于求田问舍,为什么?这个剧本给了很好的解答,在剧本结尾王翦和蒙武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求田问舍”的背后,乃是对“功高震主”的畏惧,乃是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忧思。武安君白起冤死杜邮,商鞅、吴起、文种都是功高盖世而不得善终,这些同时代的悲剧对王翦来说,是活生生的反例,他怎能不担忧,怎能不防备?
  那么求田问舍,为的是明哲保身吗?非也,剧本中的王翦担心的是士卒的性命,是国家的前途,如果明哲保身,他应该辞官隐退,这样的例子在春秋战国并非没有。可见王翦并非为明哲保身而求田问舍。
  剧本一开头就推出了求田问舍的场景,中间再以倒叙的方式交代个中缘由和背景,最后再来解释求田问舍的原因,结构安排紧凑得当,很见功力。这么安排,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求田问舍的原因了:为了国家必须出战,为了战事,必须能自保,而为了自保,就不得已要装出一副求田问舍的姿态来!至于求田问舍是否会累及自己的令名清誉,对于忧心社稷的王翦,可就顾不上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求田问舍之举,背后是为国为民的良苦用心。
  然而作为一个剧本,这样的篇幅未免不足,尽管各种必要的情节都交代得很清楚,但缺少人物心理的进一步展开刻画,这未免有些可惜。这个剧本最出色的地方是对叙事结构的精心安排,语言也非常流畅,如果能多些篇幅予以展开,会更加完美。
  (王 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