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夜泊秦淮

作者:梁乔玲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 牧《泊秦淮》
  
  随从在收拾行装,这些琐屑的东西让我觉得有些心烦,甩了甩头,又想起那道令我失眠整夜的圣旨——即日赴扬州刺史任,嘴角不觉无奈地翘了翘。拂了拂袖,告别身后的故土,我登上了南下的船。
  江南也确是一个妩媚的地方,乘船一路南下,树的招摇,水的媚波,山的俊朗都争先恐后地钻进我们的视线。只是爬满青苔的古老石桥上,洗衣妇没有继续大声话家常,沿岸树底下,小孩子不再嬉笑欢闹,几只鸟儿凄厉地叫着,在空中扑棱着翅膀,往远处飞去……
  也罢了,边疆告急,一浪高于一浪,柔柔水乡又何来生机?!
  这一路上,我一直伫立在船头,风将我纷乱的思绪打湿,无法再理清。接近黄昏之际,船欸乃一声穿过桥洞,投入了秦淮河的怀抱。
  此时,落日的余晖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喘着气,将满怀的眷恋铺洒在空旷碧柔的水波上,在潋滟的水光映衬下,沿岸的杨柳像一个瞌睡的美人,风情万种,不禁想起白前辈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形容再适合不过了。
  船在河上漂了一会儿,船家恭敬地走来说:“客官,天色快要暗了,就此歇脚一宿吧。”
  黄昏的最后一丝日光也消失殆尽,晚霞像鸟一样飞奔而去,江面上笼罩着一层柔薄的烟雾,隔着看远处的灯光昏黄,闪闪烁烁,有些看不真实。月光像流水一般泻在泛波上,柔媚静寂而又清漪微浮,感觉整个秦淮河都躺在一个轻柔的纱帐里……
  随从把一件衣服披到我身上,我才惊觉天气有些微凉了,寒肃的风自江面吹来,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
  这时,船已泊进酒家。
  酒家灯火辉煌,穿梭着各色各样的人,有绅士、读书人、商人、官宦、平民。嘈杂声,歌声,欢呼声,觥筹相碰声争先恐后地挤到一起,毫无秩序地搅和让我觉得有些心烦。浓妆抹粉的商女像鱼一样熟练地穿梭于这喧闹的场面,脸上堆满了笑容,妩媚得像群狐狸。觥筹交错,酒色迷乱,这一派繁荣景象俨然升平盛世。我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转身走向船舱。
  忽然,一阵阵急促的掌声和欢呼声响起,揪着我耳朵的神经,我还没有回过神来,便有一段欢快的音律跳动起来,嘹亮的歌声直钻入人的心窝,也清晰如在眼前:“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间或有一阵阵闷雷般的掌声和拍桌子声冒出,浓浓的酒味扑鼻而来,侧头望去,一群醉眼迷离的看客颓废地趴在乱七八糟的桌面上,拼命地挥动着右手,嘴里迷迷糊糊地喊着:“好!好!干!干!……”接着一把抓起一杯水酒又吞下肚了。
  我停住了脚步。
  心中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感腾地升了起来,这种情感像条蛇一样,不停往上蹿,穿透了我的心,占据了我的灵魂!歌声中缥缈着妩媚和快乐,却像一枚枚针扎在我的心上,直至千疮百孔。
  咳,《玉树后庭花》!在这苍茫寥寂的天地间,这亡国之音竟还能如此自然地被人娱乐!陈叔宝沉迷声色,导致了国破家亡,难道,他们都忘了这一亡国之恨了吗?
  秦淮,固然迷人,但六朝不是都在她的媚眼引诱之下走向灭亡了吗?国难当头,难道我们还有心思去欣赏她的美丽吗?六朝的教训我们都忘了吗?
  长安的萧条总让我觉得伤心,但秦淮的纸醉金迷更让我觉得心痛!满腔的厌恶、愤怒和无奈按住我的喉咙,令我喘不过气来,心里压抑得似乎就要爆炸!
  于是,我快步走出船舱,向远离酒家的小径走去。歌声仍是轻快响亮,欢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但渐渐地被我抛在后面了,那种快乐,我不需要!
  这时,抬头望天,倏地发现月亮已藏在了一块乌云后面,月色暗淡,我不觉颤抖了一下,那月亮是否在为这个国度黯然泪下呢?抑或是耻于见到秦淮河上的声色呢?
  (指导教师 朱建文)
  
  【点评】
  本文根据杜牧的《泊秦淮》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生动地再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衰败的晚唐时期较为清醒的知识分子对国事的深切忧思,揭露了官僚贵族腐朽的生活和空虚的灵魂。就艺术特点而言,其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线索清晰。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结构井然。二是对比鲜明。文中有多种对比:诗人的忧患意识与达官贵人的麻木颓废对比;边疆的战火纷飞与内地的醉生梦死对比;统治者的奢侈与贫民的艰辛对比;“酒家”的灯火辉煌与“古老石桥”的冷寂无声对比;秦淮河优美的自然景色与晚唐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比。这些对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三是描写生动细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形象性和表现力。例如文中将“月光”比作流水、比作轻柔的纱帐,突出了秦淮河月光的朦胧之美和月光的皎洁厚重。再如写歌声“直钻入人的心窝,也清晰如在眼前”,写掌声和拍桌子声“冒出”,作者巧妙运用特殊比喻——通感,将听觉形象诉诸视觉感官,使无形的声音变成有形的实物,突出了声音的刺耳和诗人的反感。
  恩格斯说:“文学作品的倾向性愈隐蔽愈好。”作为文学作品,不能过于直白,文章倒数第三、四、五段对于主体的表白,不够简练,应点到即可。
  (赵发财)
  
  点评人简介
  赵发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甘肃平凉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甘肃庄浪县第二中学。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天地》《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