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作者:林小杰




  提起笔来,不知为何就写下了一个“路”字。想是高考以来走过的这段短暂却不平凡的“路”触动了心弦,我也索性为自己留下一份朴素的文字,为这段时光书写一点简单的注记吧。
  我想这段路应该从去年的六月七日开始吧。那天的前夜我有生第一次严重失眠——我只睡了短短三个半小时。当时我真怕因为这个影响考试,可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天的考试十分顺利,我在答语文和数学的时候头脑格外的清醒。相反的,当天晚上我睡了个饱觉,第二天反而提不起精神。高考跟我开了个小玩笑,但是幸好有惊无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考的两天里,妈妈坚持和我一起骑着单车去考场,等我进了场才一个人离去。考数学的时候妈妈说有事不去了,等我到了考场才看见老爸在门口等我。记得以前爸妈对送孩子进考场的父母嗤之以鼻,但等到自己的儿子也面临这一关的时候,也许他们比我还紧张吧。这两天的时间,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能让你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叹,也许他们无法像罗中立油画中的《父亲》那样让你震撼,但他们却让你感到如沐春风的温暖。
  接下来的就是痛苦的等待。我经常梦到自己又做错了一题或是忘了写考号。这种折磨直到那个下午才停止。那天我一人在家,听见电话机像往常一样正常地响了两声。提起话筒,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告诉我考取了山东文科第一名。曾经的梦想就在那一刻实现了——没有史诗般的场面、没有簇拥的人群、没有豪迈的音乐,就是时光中划过的普通的一刻而已。放下电话我突然在想,走到这一步是不是在说明我是个天才,我生来就有与众不同的才智与宿命?我想绝对不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降生时没有紫霞满天,估计走时也不会有巨星陨落。那一刹那,我唯一领悟到的是“有志者事竟成”。我想,今后我的人生无论成功或失败的时候都会抛弃宿命论,轻轻牵起“现实”的手,踏实地在这世界上走。
  还记得填报志愿的那天教室里热闹非凡,大家都在忙活着察看各所高校的资料,把志愿填得满满的。由于那时我们都已经得知了成绩和名次,所以我的志愿单上只有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看着其他人虽然填得密密麻麻但仍心中忐忑不安的表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许多青春励志著作上都说“成功的人总把事情做在前头”,这是因为——后面的事情会省事一些。这就可以推断出人的青年时代必然要承受“学海之艰、书山之苦”,今后的路才会顺当一些。自然另一个推论就是那句经典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想到这些我才为自己十年寒窗找到了应有的价值归宿,心里也便欣慰了许多。
  文章写到这也该谈谈北大了。进北大之前,满心的神思遐想,满脑的梦幻憧憬。当我真正走在五四路上,走在未名湖畔,走在博雅塔下的时候,我了解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北大。在我看来,眼中的北大虽然摘掉了神秘的光环,但却真实质感,不多一丝夸张,不多一毫贬损。同样,一个人待人接物也要务求真实,不虚荣伪饰,不自欺欺人才好。老祖宗教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处世哲学,父母教我们做人要老实本分的为人准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求真务实地去做人,自然这个社会也便会成为一个求真务实的社会了。我想这就是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节课吧,不是什么大道理,但做人一定得懂。
  来北大的半年,我明白到了许多。不知你有没有去过故宫,站在太和大殿前你会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北大也给我这样一种感觉。朗朗燕园,古木大殿,宝塔幽湖,分外的宁静、分外的深邃。一想到我的脚下就是一代代大师,一代代青年奋斗的地方,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种使命感。虽然燕园中已物是人非,当年的大师已凝固为一座座青铜雕像,但大师的风范,大师的追求,大师的梦想,依然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在这方白纸上,我愿立下誓言,传承他们的追求,追求他们的风范。真心祝愿我们的北大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