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正视语言文字问题
作者:林光文
我们无可避免地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错用成语。
例如: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
2.流行歌曲中不规范的语法现象。
3.电视、广播主持人的错误读音。
4.各种新闻里不规范的语言。
例如:一则新闻的标题是“16岁精神病少女住院自缢”,给人家的感觉就是她为了上吊就住院去了,住院干什么?就是要去上吊。显然,不改成“在住院期间自缢”,就有很大的歧义。
5.电视广告篡改成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例如:“刻不容缓”成了“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随心所欲”成了“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引以为荣”则成了“饮以为荣”(饮料广告);什么“新年购车‘礼’油多多”“制冷鲜锋”“好色之涂”“有痔无恐”“无胃不治”“默默无蚊”“骑乐无穷”“钙不能缺”等等……即使学生原来准确知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也会由于这些广告出现频率高,而产生以假乱真的情形;更何况,不少学生对很多词语的字形、词义的掌握似是而非呢?
6.会议上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例如:“家俱(具)广场”“欢渡(度)春节”“危房折(拆)迁”“磨(蘑)姑(菇)”“豆鼓(豉)”等错别字充斥大街小巷;店铺的招牌中,“扬州蛋炒饭”写成“杨卅旦炒饭”,“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油漆”写成“油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