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书写规范 格式正确

作者:鲍亚民




  身后的桑提亚哥老人笑了……
  评语
  本文以明快的笔调切入,开篇就提出“当你遇上障碍,你会怎么办?”一下子就把读者的眼球吸引住了,让你去选择、去思考、去回答,接着“引用”名言,叙说硬汉子桑提亚哥老人在海浪中历经艰辛,终于战胜了难以描述的艰难,然后,展开议论和抒情,表达了自己面对障碍的主张:“自信和坚强是战胜障碍的有力法宝。”意旨明确,情感健康向上,富有感染力。升格文避免了标点的失误,避免了错别字、繁体字的干扰,层次更清楚。全文以第二人称“你”来写,仿佛是一位知心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推心置腹,亲切感人;语言畅通自然,富有诗意,清新明快,挥洒自如。
  
  问题作文二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们获得间接知识的最好捷径。书又是知识和信息的集装箱。人一生中大量的间接知识都要从书本中获取。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辨别能力弱,读书是最好的汲取营养的方法,书就像阳光雨露陪伴着我们成长。读书好比爬山,登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流得越多,收获越丰富。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的生活。读书有时像一把梳子,可以慢慢梳理你的思绪;有时像一个“开心果”,让你忘掉了现实的烦恼。可以想象,当你在睡觉前手捧一本喜爱的书时,你会很快忘记一天的疲劳,真正体会到“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
  读书启迪人们的思想。纵然我们已进入计算机时代,实现了知识、信息的快速交汇,但白纸黑字的稳定性、权威性、震撼力是其他无法比拟的。人类思想上的传播往往通过书本。也正因为书的这种特质,一些有害有毒的思想也往往通过书本来侵蚀人们的躯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正如人有好与坏之分一样,书亦有好有坏。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中,要明辨是非,拒绝黄、毒、邪等不健康的书籍。
  读人不是为了“养眼”,而是为了启智。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不可不读,正所谓“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有人说,一位老人便是一部百科全书。如果说书上读来的知识是陈年的老酒,那么从人那里读来的却是最鲜活的营养。
  要说读人,清朝曾国藩无人能比。他在《镜鉴》一书中,把观人的“神”和“骨”看作是叩开人心灵的两扇门。其麾下湘军之所以能威震四方,据说是因为他在招兵时,专招那些嘴唇厚、手掌粗大之男子,这样的男子实在、厚道、有力,即使当今对于我们仍然有启发。
  读人可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得到教诲。俗话说“与高人相遇,不可擦肩而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会下神”等。在与人相处中,通过“读”,可以学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万物静观皆自得”。自然的造化,常让我们心旷神怡。山的伟岸、水的温柔,画家读之得画,诗人读之得诗。单从读物来说,一般有四境界。一曰欣赏。在茫茫宇宙中,有许多美妙绝伦的事物,超乎我们的想象。二曰启发。有识之士常能从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中,找到智慧的启迪。如诗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逝者如斯夫”等等。三曰抒情。人们在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得到情绪的抒怀和升华。较悲凄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乐观的如陈毅同志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等。四曰天人合一。现在提倡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想象我们在读物时,把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达到了以一念带万念的忘我状态,这应是读物的最高境界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任何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辛勤的汗水。我们要学习与发展,不仅要读有字的书,要读人、读物,还要加强实践和坚持长期不懈地积累,实现全面发展,达到质的飞跃。
  失误点击
  初看本文,我们不禁为作者的机智叫好。文章从读书、读人、读物三方面来写,容易抓住中心,便于发挥。但仔细分析,本文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文章没有标题。没有标题的作文,给人的印象是该生作文卷面不整,要么是紧张忘记写上标题,要么就是水平有限,无法想出一个好的标题。本文第二个问题是字数过多,达1200字以上。字数太多,写来洋洋洒洒,却给人以臃肿的感觉,对此阅卷者也会反感。此外就是文章结构突兀,上下连接生硬。
  升格方法
  一是根据文章内容,拟出一个醒目的标题。题目是作文的眼睛,也是一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题好一半文”,一个醒目的题目自然是一篇作文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因此标题不能少。二是给全文加以整合,重新加工,改写成800字左右的文章,这样使文章更严密,语句更流畅。三是文章衔接要自然。
  
  升格作文
  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获取间接知识的捷径。书是知识和信息的集装箱。人一生中大量的间接知识都要从书本中获取。读书好比爬山,登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流得越多,收获越丰富。
  读书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读书有时像一把梳子,可以慢慢梳理你的思绪;有时像一个“开心果”,让你忘掉了现实的烦恼。可以想象,当你在睡觉前手捧一本喜爱的书时,你会很快忘记一天的疲劳,真正体会到“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
  读书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纵然我们已进入计算机时代,实现了知识、信息的快速交汇,但白纸黑字的稳定性、权威性、震撼力是其他无法比拟的。
  读人
  读人不是为了“养眼”,而是为了启智。
  人乃宇宙精华、万物灵长,不可不读,正所谓“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有人说,一位老人便是一部百科全书。如果说书上读来的知识是陈年的老酒,那么从人那里读来的却是最鲜活的营养。
  读人可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得到教诲。俗话说“与高人相遇,不可擦肩而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会下神”等。在与人相处中,通过“读”,可以学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读物
  “万物静观皆自得。”自然的造化,常让我们心旷神怡。山的伟岸、水的温柔,画家读之得画,诗人读之得诗。在茫茫宇宙中,有许多美妙绝伦的事物,超乎我们的想象。有识之士常能从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中,找到智慧的启迪。如诗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逝者如斯夫”等等。人们在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得到情绪的抒怀和升华。较悲凄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乐观的如陈毅同志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等。现在提倡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想象我们在读物时,把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达到了以一念带万念的忘我状态,这应是读物的最高境界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我们要学习与发展,不仅要读有字的书,要读人、读物,还要加强实践和坚持长期不懈地积累,实现全面发展,达到质的飞跃。
  评语
  升格后的作文有两点值得称赞。一是标题新颖别致。作者用一组并列关系的短语将文章内容通过标题向读者先作了概括,文中小标题的运用,使整篇文章重点突出。二是字数控制得好,文章显得干脆凝练。三是三个部分自然贯穿,形成一个整体。作者既写出了自己对读书、读人、读物三方面的理解,又写出了自己对“读”的独特看法,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尺水兴波,耐人寻味。这样的文章就是出彩的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