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吴山图记
作者:归有光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选自《古文观止》)
【文学常识积累】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散文家。论文推崇唐宋作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颇受时人推重。著有《震川先生集》。
【阅读提示】
作者的朋友魏用晦担任吴县知县,有恩于民。魏用晦离任时,当地人送他《吴山图》以做纪念。后来,魏用晦与作者共事时把《吴山图》拿给作者看,作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中流露了普通老百姓对贤明官吏的期望。旨在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文辞委婉,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知识考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扳留之不能得扳留:挽留。
B.而君则亦既去矣既:已经。
C.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被:蒙受。
D.夫令之于民,诚重矣诚:十分,非常。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皆胜地也
B.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
C.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
D.则海内之奇观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于吴之山川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其最高者
其孰能讥之乎
C.皆胜地也
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②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③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答案点拨】
1.D(诚:确实,实在。)
2.C(同年:封建时代在科举中同年得中的人相互称“同年”。)
3.D(固:本来。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第一个“于”意思为“对于”,第二个“于”意思为“从”;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意思为“其中”,第二个“其”是副词,意思为“难道”;C项两个“也”都是助词,第一个“也”表判断语气,第二个“也”表疑问语气。)
4.①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②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③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参考译文】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供稿/安徽歙县二中程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