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亘古的感动

作者:张泓玮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献给李白
  
  公元2005年的某一天,我独自站在如霜的月光里,举头仰望深邃的夜空,在你离去后的第1233个秋天,怀念着你,带给我所有感动的你,盛唐的诗仙,李白。
  开朗雍容的大唐,你用半个世纪的生命,在漂泊中走过。从中亚的碎叶到蜀地到荆楚再到山东,又由山东到大唐各地,你永远地行走,饮你的酒,洒你的泪,唱你的歌。你用你那天籁似的诗文,横空出世的才华,为盛唐增添了光辉,为后人留下亘古的感动。
  你有着远大的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时,带着对前途无限的憧憬,意气风发的你走入官场,像许多读书人一样,渴望通过仕途一展才华,挥洒人生,报效国家。宦海沉浮,你洒下了多少汗水,为了理想,又付出了多少心血!不管结局如何,我依然为你而感动,感动于你那份执著,感动于你为了梦想的不懈追求。
  你又是那么放荡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时,你愤然远离那片尔虞我诈的地方。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他们期望你歌功颂德,取悦帝王,全然不顾你的治世贤才。于是傲然的你独上高楼,要力士脱靴,贵妃捧墨,你对他们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尽管后来你得到的是一场放逐,我依然为你而感动,感动于你不事权贵的傲岸,感动于你如天山雪莲般不为世俗玷污的高洁的情操。
  你因此而注定孤独。那时,你手执金樽,立在花间月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也曾想“划却君山”,你也曾想“醉杀洞庭”,可是“众鸟高飞”之后,天空的一片孤云也飘然离开,仿佛万物也都弃你而去。或许真的只有敬亭山才是你“相看两不厌”的知己?不过你知道自己的价值,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你又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即使无人理解,我也依然为你而感动,感动于你寂寞中的达观,感动于你的孤芳自赏。
  谁说你孤僻冷漠?那个暮春时节,不是你给王昌龄送去朋友无限的同情与关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那落尽的杨花记得,那悲啼的杜鹃也记得!
  谁说你心灰意冷?那个绿杨三月,不是你在感叹钱少阳秉烛饮酒的避世生活?“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早已鬓发斑白的你,还是一腔热血,“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一杯白玉美酒,道尽你暮年不已的壮志雄心!
  那一年,那一天。公元762年秋,你最后一次举起酒杯,却看到水里的玉盘,于是你忘情地扑向水中,永远地,抱月而眠。认真又天真一世的你,又诗一般地离去,留下亘古的感动。
  你是仙风傲骨的诗仙,是醉卧长安的醉汉,是遗世独立的仙鹤,更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你的浪漫与癫狂,你的爱恨情仇,豪迈义气,全部达到极至;蜀道猿啼,赤壁风云,洞庭烟波,浩瀚江河,全都因你而飞扬!感动于你的执著,感动于你的傲岸,感动于你的达观,感动于你的一切!
  青莲居士,今天,我再次怀念你,愿这文字,为你的诗文作证,也为这份亘古的感动作证。
  1233年后的这个秋夜依然“青天片无云”,明月当空,我在这里怀念诗仙李白。
  (指导教师李 莉)
  
  总 评
  作者对李白的材料非常熟悉,“生平”与“诗歌”都用得很巧,特别是引用化用他的诗歌,如同己出,又使人不能不联想到李白的诗与他的人与他那时那地的情感态度,在还原中剖析人物的心灵世界,明明是煽情却水乳交融,让读者陪同作者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浸染。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可操作途径。引领同学们把在平时(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积累下来的文化素养,通过自己的作文等反映出来,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与艺术品位,也同时提升了整个人的文化品位。
  结构精巧。题记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对作者感动对象的距离,贴身关注李白的生活时代与个性才情。首尾照应,反复渲染“我”在今天的月夜为你李白而“亘古感动”。主体部分又是总分总的内线结构。分的部分,都有明显的中心句,呈现两大板块。前三点结构近似,鱼贯而下,环环相扣,排列有序。后两点一变而为反问句,结构也近似,但总的风格又与前三点有些变化;思想内容上,则是前三点的自然延伸。
  (点评教师 沈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