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秋日私语

作者:刘 鹏




  落叶在空中盘旋
  我又走到了秋天
  一切都没有改变
  仿佛又回到从前
  “自古逢秋悲寂寥”,您就是在这样一个秋风悲吟的季节里走进外公生命的吧!外公是个东北大汉,没念过多少书,只懂得打日本鬼子;而您出生在深深的庭院中,饱读诗书。外公是您的第二任丈夫——听说您的前任丈夫是在战争中牺牲的——毕竟那是一个战火连天的年代。
  您无怨无悔地跟着外公东奔西走。随他看“枯藤老树昏鸦”,陪他走过“小桥流水人家”,在古道上迎着西风抚摸瘦马,伴着他享受夕阳西下带给断肠人的天涯情思。“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但您依然无怨无悔,默默地随他走向苍白的冬天。
  雪在空中飞散
  风在林间呼喊
  泪在眼中旋转
  痛在心底蔓延
  雪花旋转、飘落、融化
  大雪带走了外公不屈的灵魂,只留给您一副血肉模糊的身躯。您曾跪在雪地叩问苍天,可得到的只是片片飞雪;您也曾想“乘风归去”,与外公共赴黄泉,但您又不愿向命运低头。最终,您选择带着几个幼子把外公的遗体带回东北。
  看着您从新娘变成寡妇,纵然街坊们见面还都互相寒暄,但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可是您的坚韧使他们刮目相看,您如一枝铿锵玫瑰,固执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看着他们成家立业,才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渐渐地,您头上的青丝越来越少,您越来越能体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真切,“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的悲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惆怅。我常见到您拿着一张泛黄的纸久久凝望星空,您是在回忆过去还是在遥想未来?
  绿色带来新的希望
  钟声还在耳畔回响
  一切都是喜气洋洋
  只有您在寂寞悲伤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阵阵春风吹过,离离的小草又从地上钻出来。可是外婆,您真的老了。
  您开始反应迟钝了,总是打瞌睡,没精神了。渐渐地,您不能做事了;渐渐地,您的儿女们开始抱怨您懒,开始数落您不爱干净,您的媳妇们开始嫌您麻烦;渐渐地,您开始对冷嘲热讽麻木了,您开始唯唯诺诺不吭一声,您开始刻意地讨好您的儿女们。
  有时候一个人活得太长久是一种寂寞。您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老房子里,等待儿女们偶尔一次地“光临”。您年轻时辛辛苦苦支撑着这个家,现在老了却像垃圾一样被扔出了这个家,依赖于子女的资助维持生活。
  后来,您由于一场病得了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儿女们就商量着把您送进养老院,一年半载才去看您一次。但是这时候的您再也感觉不到寂寞了。
  傍晚的夕阳很和煦,老人们在夕阳下什么也不做,只是坐着偶尔说说话。跟他们走路的步调一样,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流逝……
  彩蝶在丛中飞舞
  渐渐隐没于花谷
  花儿不时地点头
  微笑着欣赏蝶舞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末夏初,百花争艳。您选择了这样一个季节睡去,嘴角微微上扬。解脱,向往?您的儿女们各自很慷慨地拿了几百元钱,来维护自己可怜的“孝道”。
  在整理您的遗物时,一张泛黄的纸从中滑落。我好奇地捡起来,原来是一首诗:众人皆醉我独醒,心有灵犀最珍贵,邂逅真情爱不悔,今生只与你相随。没想到没念过多少书的外公竟有如此文笔!诗中还藏有玄机——“我最爱你”。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希望您能在天堂与外公成为一对仙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您像一只南飞的雁
  只留给我无限思念
  蒙眬中又见您的脸
  在落叶盘旋的秋天
  
  总 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还是在语言上。语言洗练清新,文采飞扬,词汇丰富;句式整散结合,富于变化而流畅;比喻、对比等修辞的运用,诗词的引用、化用等,这些很好地营造了抒情的氛围,表达了对外婆深深的思念。写对外婆的思念,主要用了两种抒情方式。一是叙事抒情。外婆一生由随夫奔波,到失夫坚守,到年老遭弃,到揣信而逝,表现了外婆对外公的一往情深。二是以五节小诗抒情。随着叙事内容的变化,作者安插了五节小诗,由秋,到冬,到春,到夏,再回到秋,营造了抒情的氛围,使抒情回环往复。两种抒情方式交叉推进,这种结构布局,是作者构思匠心所在,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里也有明显的不足。一是叙事,时间跨度太大,而又大多是点到为止的泛叙,缺乏典型事件的细节描写,从而导致外婆这一形象立体感不强。二是诗与文配合得还有些不够吻合,如第三首、第四首。
  (点评教师 刘国富)
  
  点评者简介
  刘国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湖南省株洲市九方中学,株洲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年在一线任教高三语文,对高考有深入的研究。在多家语文报刊发表教研文章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