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标语(口号)类语用题拟写指津

作者:曹志正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河南、河北卷及四川、云南卷的语用题中,均让考生为班级的主题班会“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占分都达6分。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拟写标语。
  所谓标语,就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句子,它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正因为如此,将它安排在高考试卷的语用题中考查,既合理又必要。预计2006年乃至今后几年中继续考查是完全可能的。下面就标语的类型和拟写给同学们一些参考意见。
  
  一、标语的类型
  
  按其功用,标语可作如下分类:
  1.庆祝、庆贺标语。用于重大节日、重大喜庆之事。
  如:(1)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
  (2)热烈祝贺韩晓鹏勇摘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
  2.欢迎标语。用于重要宾客、专家或首长来访之时。
  如:(3)热烈欢迎十运会组委会领导莅临视察!(南京体奥中心)
  3.警示标语。用于特殊场合,告诫人们不能做的某些事情。
  如:(4)仓库重地,严禁烟火!
  (5)保持车距,当心追尾!
  4.激励标语。用于勉励人们为某个目标不懈奋斗。
  如:(6)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举十六大旗帜奋勇前进!
  (7)庆祝首届中国“航海日”,建设海运强国、海洋强国、造船强国!
  5.誓言标语。用于抒发强烈的意愿,不变的决心。
  如:(8)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
  6.抗议、声讨、批判标语。用于对某些暴行或反动势力的揭发、谴责和痛斥。
  如:(9)强烈抗议美国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强盗行径!
  7.广告标语。A.用于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文体节目等的商业广告标语。B.为了公共的利益,如卫生、救济、环保、计划生育、推广普通话和提倡义务献血等的公益广告标语。
  如:(10)ISO9000,企业打开全球化市场的金钥匙!(A)
  (11)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优生优育,富国富民!(B)
  8.主题标语。用于为某些集会或重大活动彰显主题,营造气氛。
  如:(12)盛世举英才,为学精勤,美丽青春抒壮志;如东多彦俊,于斯荟萃,风流人物看今朝。
  (13)沐改革春风,立鸿鹄远志,唯大胸怀能坦荡;伫世纪潮头,秉诚信长风,有真才学自从容。
  这两例是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省如东县某考点的考场标语。本文开头提及的两道高考试题也属于主题标语。
  
  二、标语的写法
  
  1.要富有针对性。
  比如河南、河北卷要求为“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写“彰显主题,营造气氛”的标语,就可以拟写这样的标语:“拒绝毒品筑长城,珍惜生命谱华章”“远离毒品今日始,永葆健康岁月长”等。
  
  2.要具有通俗性。
  标语的读者几乎是全社会的成员,因此,除特殊要求的以外,标语的字句必须平易通俗,书写必须规范、没有错别字或语病,绝不能令人费解。
  
  3.要注意规定性。
  就是要注意并努力满足各项要求。比如河南、河北卷和四川、云南卷的两道试题除了对标语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外,对形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四川、云南卷的标语写成“好同学,离别在即不悲伤;真朋友,情谊永存传佳话”之类,才符合要求。
  
  4.要讲艺术性。
  有的标语通俗、朴素,如“热烈拥护……”“强烈抗议……”等。但也有的写得精美的标语,主要是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上文的例句(10)运用了比喻,显得很生动;例句(12)(13)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显得整齐形象且大气。内容上既有诚信教育,又有心理鼓励,充分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堪称标语中的精品。标语拟写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排比(例句(8))、对比、顶真等。
  顺便谈谈口号。口号的字典义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其本质属性与标语并无二致。依笔者所见,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标语最初是直接书写在墙壁、木牌等载体上,或者张贴、悬挂在公共场合,发挥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则通过人们的口头呼喊来发挥宣传鼓动作用。但是到了信息时代,二者均可张贴、悬挂,甚至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出现在电视荧屏和网络中。只是口号现今仍可呼喊,而标语一般好像未见用于呼喊者。因此,口号的拟写方法与标语应该大体相同。只是更应注重口语化。
  要想设计出高质量的口号,也得进行深切的思考。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设计得太妙了。因为我们知道,奥运会的五环标志蓝、黄、黑、绿、红,分别代表五大洲,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我们的这个口号与奥运精神完全吻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团结合作,并肩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诚挚心愿。这是我们在拟写口号时应该学习、借鉴的。
  对于本文提到的2005年的两道标语类语用题,有的同仁把它归于对联类,亦非完全不可,但试题只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这显然没有对联的要求严格。倘若2006年高考中碰到类似情形,同学们一定要辨明要求,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