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忠勇名将——赵云

作者:佚名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逆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选自陈寿《三国志》卷三六)
  
  【注释】
  ①田楷:人名。②外水:岷江,在四川省境内,因位于长江上游,所以称外水。③敛众:聚集军队。④追谥:追封谥号。⑤荷:担负。⑥宠待:被皇上恩宠、恩遇。
  
  【阅读提示】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陈寿以才学成名,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国别体史书《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被称为“信史”,尽皆实录,绝少主观色彩。全书行文雅洁、斟酌功深。陈寿还著有《古国志》,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阅读鉴赏】
  本文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云的传略。第1自然段主要记载了赵云追随刘备,在长坂坡救出刘备妻儿的事。这件事可以看出赵云对刘备的忠诚和作战的勇敢。第2自然段叙述了赵云平定郡县,直上江阳,会师成都;以及随孔明出祁山,率部御曹,确保不至大败的征战经历。除了表现他作战勇敢,战功显赫外,也表现了他机智的一面。第4自然段补叙赵云追封谥号的过程和儿子赵统、赵广的情况。作者通过简略的叙事,抓住主要事件,反映了赵云忠勇的一生。
  
  【知识考查】
  1.下列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弃妻子南走
  B.亮率云与张飞等俱逆江西上
  C.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D.夏侯霸远来归国
  2.下列每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
  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
  B.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马无故而亡入胡
  C.蒋琬、费荷国之重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D.于是关羽……黄忠及云乃追谥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3.下面六句编为四组,能表现赵云“忠诚”和“机智”的一项是()
  ①云身抱弱子。②保护甘夫人。③先主入蜀,云留荆州。④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⑤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⑥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②⑤⑥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云是公孙瓒派去辅佐刘备的一员猛将。
  B.在进攻刘璋的战役中,赵云先与张飞联合作战,后又被分派单独从岷江北上,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成都。
  C.在进攻曹真的战役中,赵云、邓芝在箕谷指挥失利,坚守不出,贻误战机,事后被贬为镇军将军。
  D.先主时,只有法正加封过谥号。其余将相的谥号都是后主时加封或追封的。
  5.翻译文中加有横线的句子。
  (1)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2)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参考答案】
  
  1.C(A古:妻子儿女。今:丈夫的配偶。B古:江,指长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今:江西省。D古:归附蜀国。今:回到祖国。)
  2.C(助词,定语标志,译为“的”;代词,译为“它”,代指驴。A两个都是介词,与“所”合起来表被动,译为“被”。B两个都是承接关系联词,表事情的前后相接,不译。D两个都是承接连词,译为“就”“于是”。)
  3.A(①②奋力保护主公的妻儿,表现出忠诚;⑤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采用了正确的战法,表现出了机智。)
  4.C(“指挥失利”理解有误,原文是寡不敌众;“贻误战机”与原文“不至大败”不合。)
  5.(1)他本来是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遣先主刘备替田楷抗拒袁绍,赵云于是跟随先主,充当先主的主要骑从。(2)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动军队征伐魏国,宣扬说要经过斜谷道,曹真派遣大部队在此抵挡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