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老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论做什么,要做就做得最好。”是的,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就是舍得付出汗水和心血,我们班才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连续获得“校文明班级”“南京市先进班集体”的荣誉。
  就在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即将实习之际,老班却意外受伤骨折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太累了,精神紧张才受的伤,躺在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还是我们这些学生。她在电话里一会儿询问这个,一会儿叮嘱那个,即便这样,她也没有完全做到真正属于自己。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们真想再回到那个飘着桂花清香的早晨,我们一定会用灿烂的笑容迎接老班,我们一定会为她献上一束馨香的丹桂。可是,时光不再,我们只能对老班说一句:祝您早日康复!祝您一生平安!您是我们永远的“老班”!
  
  品雨
  
  湖北松滋一中 张明明
  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到黄昏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啃噬殆尽。
  本来想趁周末出去走走,也许是雨有意留我在家,受用这无边的情趣吧。
  “叮叮”,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又像是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的人脑海中便漫无边际溢出不尽的情意。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那是谁在喊自己呢?“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古代民歌中描写单相思的诗句,竟穿过千年的时空,伴随雨声跳入我的脑海。林黛玉诗云:“秋窗已觉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纳兰性德也有“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的佳句,原来这雨丝就是情丝,斩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瓦屋上的雨声,就该是伊人敞开心扉的倾诉吧。是雨声使人变得敏感而脆弱,多情而感伤。
  雨还在屋顶轻轻地弹唱。我忽然想到,在这座脚步匆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能摈弃尘世的杂念,如此投入地听一回雨呢?其实,听雨和与月色无声地交谈一样,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就无法进入那诗意般的境界。
  品雨,亦在品自然,品生命。
  (指导教师张兴武)
  
  路
  
  江西抚州东华理工学院 冉 飙
  两行浅浅的足印
  一左一右,一问一答
  这些苍白轻薄的符号混迹于尘埃
  间
  如今血液一般沉重
  
  目光断折,手掌破损
  尖石磨出的疼痛在两株青草间折身
  
  穿鞋走路,鞋底越磨越薄
  赤脚大步,脚板越磨越厚
  
  谁俯身拾起这条业已生根的道路
  谁就串起了自己的一生
  
  父 亲
  
  山东日照五莲一中 曹正宝
  一把锄杆
  划过了沧海桑田
  挑起旭日
  扛回满月
  闪闪璨星是你们无悔的语言
  滔滔河水刷走你们的春颜
  身躯渐如弓弯
  面朝黄土背朝天
  汗水一笔一画
  勾勒出希望的明天
  
  两棵树
  
  安徽池州东至三中 高 炅
  夜晚
  月亮那温柔的目光
  把影子叠放在一起
  我才发现了自己
  和你
  
  没有风
  虫儿不停地叫着
  我们默默地站着
  悄然无语
  
  终于
  早晨准确的亮光
  使我们恢复了距离
  
  耕作明天
  
  湖南安化一中王 进
  为了明天
  烈日下
  爸依旧在
  用无声的锄头
  在黄土地上耕作
  
  为了明天
  深夜里
  妈依旧在
  用含泪的手指
  在灰土布里耕作
  
  为了明天
  睡意中
  我依旧在
  用干渴的眼神
  在书山中耕作
  
  深信明天的明天
  幸福的天使
  会对我说
  看你找到了幸福
  
  江南·夕阳
  
  浙江海盐高级中学徐 超
  满天的纸鸢
  在三月的暖春中
  在老屋檐上
  
  布满青苔的老街
  在三月的微风中
  在迟暮人内心
  
  剥落的墙皮
  在三月的晨曦中
  在乌篷船旁
  
  愁容的少女
  在三月的烟雨中
  在油纸伞下
  
  江南
  岁月
  在历史的婉约中
  沉淀
  沉淀
  (指导教师顾群会)
  
  风
  
  河北保定阜平职教中心
  孙学良
  我为天空歌唱
  那流云
  开始随我流浪
  
  我为大地歌唱
  那绿树
  旋即为我起舞
  
  当我为大海歌唱
  那张开帆的船只
  开始远航
  
  玻璃瓶碎了
  
  安徽灵璧师范学校程 江
  玻璃瓶碎了 流出往事
  单纯地 透明如水
  玻璃瓶碎了 如同心的疲惫
  谁会说泪水中能够体味
  即使心中的洒脱
  笑着说出无所谓
  其实后悔早已被放飞
  
  被截短的橡树
  
  诗/【瑞士】黑 塞 译/钱春绮
  树啊,你怎么被人们截短,
  看上去多么异样而离奇!
  你吃过多少次的苦头,
  直到你内心只剩有反抗和意
  志!
  我像你一样,过着挨剐的、
  受苦的生活,但不灰心,
  每天忍受野蛮的对待,
  又重新抬头面向光明。
  我内心里的温良和柔情,
  被世人嘲笑,断送个干净,
  但我的本性破坏不了,
  我不记仇,满足而耐心,
  从受尽千刀万剐的枝头,
  又把新叶子长了出来,
  我顶住一切烦恼忧伤,
  依旧热爱这疯狂的世界。
  
  阳台风景
  
  湖北襄樊五中田玉波
  阳台是房屋设计者最智慧的杰作,是一套居室最可爱的特区,它是家居生活从油盐酱醋向清风明月的过渡,从家长里短向心远地偏的延伸。闲坐其上,一本书、一杯茶,即构成闲适清丽的诗。
  我喜欢阳台,喜欢这里清晨的阳光,它不似林间的闪烁,亦不似花间的斑驳,纯粹而明丽,容易让人有心荡神摇的醉意。加上护栏上的数株兰花、几盆文竹,风姿绰约,亭亭而立;还有偶尔光顾的翩翩彩蝶和好奇警觉的鸟雀,让人容易怀想或忘却。嗅着清风的馨香,沐着阳光的和煦,你会感到活在此刻的真实与自我。清晨的阳台是家居的佳处,阳台的清晨是家居的良时。“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时你会感觉不到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只觉得这是一种便宜得很而又昂贵得无价的消受。
  登泰山而小天下,居阳台而小楼院。身处阳台,仿佛置身世外,可以平心静气地看楼下的熙熙过客,可以泰若罔然地听街上的攘攘喧嚣,心随目移,随欲而止。看那些推车卖菜的将秤杆儿抬得悠悠忽忽,听那些抢刀磨剪的将声调拖得戚戚惶惶;看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保持着和谐而适当的距离散步,听天真无邪的孩童依偎着幸福而安详的母亲学语;想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古训,读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格言,我无法用言语描摹此刻的宁静与释然。这全是阳台的妙处,它让你有人世的快乐而无尘嚣的纷扰,安全地踞于浮躁嘈杂的人海楼林之中,可以以一种旁观者的平静冷眼看人情物语、世事沧桑。那是一种高巅临眺的优越,是一种星垂野阔的大气呀。
  最为难得的是逢上雨天,静静地站在阳台,什么都不干,只看那一粒粒的飞珠撞向玻璃,琼花飞溅,而后汇成一条细滑的水流伤情地滑落,“帘外雨潺潺”的婉约便在整个阳台上蔓延。此时透过雨幕,只能看到朵朵伞花的影影绰绰,再无尽览无余的真切与清晰。身在此刻,你也许会倏然感到自己的真实,一切的身外之物都如飘飘流云,时远时近,有时近得触手可及,转瞬却又远得杳无踪迹。唯独自己不会欺骗自己,抛却自己。此时此刻,你会如此清晰地体味到把握自己的意义!
  我于阳台情有独钟,我将书房安置于此。有了书的点缀,阳台愈显得高雅;有了阳台的映衬,书房更显得别致。我真的无意附庸风雅,我只是在意阳台的风景。
  
  守望
  
  田玉波
  一湾浅浅的海峡
  溢满乡愁
  眷眷的思念啊
  经过五十年疲惫的泅渡
  终于找到叙旧的理由
  
  只是一次负气出走
  抛给母亲绵延万日的等候
  血浓于水的亲情啊
  一不小心在时间的风口
  站成痴痴守望的石头
  
  五夷山的秀峰鼓浪屿的潮头
  日月潭的浅影阿里山的清流
  我在你梦里
  你在我心头
  心心相依脉脉对流
  
  用同一种语言
  写一样的祈求
  读同一首诗词
  温一样的乡愁
  叶落总归根
  浪子不远游
  母亲把思念寄望啊
  只为你一朝回眸
  
  【我师简介】
  田玉波,湖北襄樊五中语文教师、状元桥文学社主编。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百余篇,曾多次在文学征文活动中获奖。
  
  【创作感言】
  我从未将文学视为高于生命的存在,它不是我的生活来源,所以我不必强迫自己必须为之;它不是我的信仰,所以我不必对其顶礼膜拜。它只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知心朋友。它反映的是我的喜怒哀乐,它承载的是我的悲欢离合,它只是我特定时候特别心境的还原。所以,我告诉我的学生:以真情写真事,写作一定会带给你或大或小的惊喜。
  ——田玉波
  
  【我话我师】
  田老师讲课很棒,尤其是他的作文课,原本模模糊糊的作文题经他一分析就了然于胸了。他常说一篇作文关键在构思,有一个好的构思就有了好的框架,就有了看头。他还说作文的关键在于找到好的切入点,用真实的事情写真实的情感。
  同学们最喜欢的一件事是田老师给我们读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散文有诗歌的韵律,他的诗歌有散文的深情。很多同学都复印传抄田老师的作品,有的同学还背诵和仿写过。我会永远记得那些和田老师一起走过的日子。
  ——高三学生凌 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