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谛听牡丹
作者:孙兆岭
星光的夜晚,独对一盆笑于案头的牡丹。静静的,我听她开放的声音。
一枝青茎。一袭红花。一缕暗香。在我默然侧耳的瞬间,竟挥洒七分华贵三分傲洁于天空。不觉间有一些感动——原来牡丹也照耀着我的小屋。“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我竟然脱口诵出了唐代诗人李正封的名句了。
牡丹哟,如人。如一个民族。如一个国家。
牡丹是美的。千百年来,她以美的形、美的神打扮着我们的寸寸空间,装点着我们的日日生活。皮日休这样盛赞她的美丽:“竟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不错的,静倚案边或临风而立,那茎袅袅亭亭却绝不羸弱;那花一团团、一簇簇,娇柔丰满却不曾有一丝的臃态。而那风度,集大家闺秀的优雅韵致和小家碧玉的清俊风骨于一身。真的是仪态万方呢!美,没有国界,这一如人的优秀品质。爱美,就是爱我们自己那些高尚的东西。不能想象,对于美,既不能发现也不会热爱,如何去分辨事物呢!
牡丹是富贵的。《爱莲说》中有语:“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这其中似有微词,但这不过是隐喻封建时代某些攀权附贵追求功名利禄者罢了,又与牡丹何干?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我们或许应该盛赞某些人的视富贵如粪土。但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悲守贫穷。国家的兴旺发达,人民的幸福美好,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
牡丹是伟岸高洁的。我想起一个传说:一个初春,专横的女皇武则天游园,命令百花违时开放,百花顺从了,唯有牡丹没有屈服于淫威,缄默地恪守着自己的尊严。武则天大怒,下令将牡丹贬至洛阳……想一想,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这真的是人格和国格的写照啊!一个人,没有尊严就只有奴颜;一个民族,没有用尊严打造的傲骨,就只有羸弱 ;一个国家,没有用傲骨打造的脊梁,就只有屈辱!
牡丹开在我的案头。我静静地听她微笑的声音。
牡丹开在洛阳。“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九朝古都洛阳市年年牡丹如海,岁岁遍地花香。盛大的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带动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洛阳经济的腾飞。
牡丹开在菏泽。菏泽地区拥有万亩牡丹园,品种多达六千多个,堪称世界之最。其闻名遐迩的“国际牡丹花会”,使商品牡丹走向全球,出口创汇居全国花卉首位。
牡丹开在黄河两岸、淮河南北,开在全国。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并开始利用,而人工栽培的历史也已达一千五百年以上。如今更是神州处处牡丹红。
我想起自己,想起另外的许许多多的人。我们不也是正在花季的牡丹吗?
夜深深。我闭了灯。我听到牡丹开放的声音,并穿透我的前程……
【点 评】这是一篇构思巧妙的状物散文。文章在题目中就以“谛听”的错位的方式为抒写对象“牡丹”确立了一个诗性的观照视角。由此出发,作者一方面以优美的笔调大力状绘、开掘“牡丹”的美感与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又将这种内涵重新置于“人”“民族”“国家”的象征模式中,因而在对于“牡丹”的传统的象征意义的剖析与析解中重塑与强化了这种象征意味。在这其中可以注入作者的情思并充分展现散文文体形式的长处。本文遣词用句都颇具匠心与功力,不足之处在于有的地方想象力还可以更充分地展开,避免过多地坐实为现象与事实的叙述,有些意蕴还可以进一步锤炼使之不要由于过于直白而伤害到文章整体上的盎然诗意。
(张大为)
点评者简介
张大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02级博士研究生,文艺学专业,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