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映月

作者:李璐璐




  我将这首曲子翻来覆去听了好多遍,却总是找不到那一轮圆的或是残缺的月亮。
  只有沙哑的琴声如泉水般汩汩流淌,泪水和着泉水静静流啊,流啊。终于泣不成声,终于激愤,终于铁骨铮铮,终于——再一次跌落,长叹一声,再开始低诉。
  那个单薄的身影摸摸索索地行走,路没有尽头,行人都不屑一顾,接二连三的打击令他眼中蓄满酸涩的泪水,然而他仍然挺起脊梁,向前走着……
  我跑得飞快,飞快。想要赶上那个影,它却总在我视线的最远处,遥遥地慢行。那些同路行人却一下子荡然无存,化作轻薄的尘在路上翻腾,伴着影的脚步。最后,影子消失了,我的眼前一片漆黑。
  那个人的眼前也是一片漆黑。阿炳是个瞎子,人们都这么说。在我的音乐书的封面,有瞎子阿炳,眼的位置是两个黑黑的镜片,嘴唇紧闭,他的灵魂没有从任何的出口中逸出来。
  而当他面无表情地拿起闷胡,他的心从这里映出。
  在闹市或是僻巷,他都那样半屈半站着,拉着自己的胡琴,有人驻足了吗?有人给他放下了几个钱吗?有人在一旁冷冷地瞪眼吗?他都看不见。看不见,也许更好一些,不然他的内心也不会得到那么纯粹的发挥,他也不会那么专注地沉浸于自己的曲子之中。
  一生中唯一一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登台表演,与他长辞人世只有几步之遥。那次他坐在板凳上,那次有人录下了音,有人记下了谱。不知他的心有没有因此而颤动?他难道还是那样默默地、面无表情地坐下?
  当他一遍遍地讲述,是否感到一丝慰藉?
  “这首曲子叫什么名?”
  “哦,就叫《映心曲》吧。”他茫然地回答。
  艺术却令它的名字拐过几个弯之后变成《二泉映月》,无怪乎那曲子中没有月亮,只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倒映在如水的曲子里,恰似月亮映在泉中。
  《二泉映月》开始悠悠远播……
  瞎子阿炳的孤魂早已在地下长眠……
  它令许多人流下了泪水,许多一知半解的泪水,许多附庸风雅的泪水。它令许多人想象美丽的“无锡某山上”两个泉内映着月亮的夜景,甚至想跑去看一看,“凭吊凭吊”。当它变成规模宏大的交响乐,却失掉了那种铿锵。当它真真打动了几颗心,这几颗心却永远不能感受那样的痛楚。
  我再探头望一眼。曲子中永远只有阿炳一个人的身影。
  阿炳的月亮,仍然那样忧伤地望着。
  阿炳的泉,独自在那里吟唱。
  没有第二个泉与阿炳的泉一起,映着他的月亮吗?
  啊啊,没有第二个泉。
  也许它藏在阿炳的梦中……
  听见了吗?第二个泉,啊,它藏在阿炳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