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意大利之行的流水记录

作者:杨思晴




  第二站:罗马
  
  从地图上看,意大利是一个掉在地中海里的长统靴,我意大利之行的第二站——罗马,正好位于这个靴筒的中部。一直以来,罗马都是令我魂牵梦系的度假胜地,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看过N次《罗马假日》仍不知疲惫的原因吧!
  虽然罗马的面积不大,但是它按区域之别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纳佛那广场(Piazza Navona)周边飘荡着悠闲开阔的气氛,而古罗马市场(Foro Romano)、圆形竞技场(colosseo),则另有一番古罗马时代的浪漫情怀。据说教皇葛列高里十世碰到长期停留罗马的人会说“呆会儿见”,但是对只停留几天的旅行者则是说“再见”,可见,认识罗马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我们下了火车就到达了特米尼车站(Stazione Centrale di Termini),朋友们刚刚在抱怨罗马的火车站并没有什么壮观之处,但转头的功夫,我们的目光就被大广场上的宏伟建筑牢牢吸引住了。共和国广场右边,便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盖在戴克里先皇帝浴场遗迹上的安杰利圣母教堂,沿路走,你还能看到罗马国立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Romano)。真喜欢这样的自助旅行,约上三两个好友,背上背包,踱步走过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走累的时候,便可以走进路边的小巧咖啡屋,在阳光下喝上一杯Cappuccino,跟热情的店主攀谈几句。休整过后便又可以继续前行了!
  来到西班牙广场(Pizza di Spagna)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乘着机器猫的时光机器的神秘来客,真是惊喜。因为,终于有一天,我可以来到这个让安妮公主(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女主人公)十分着迷的地方了。据说,文坛巨匠拜伦、歌德、安杰里科、考夫曼、巴尔扎克、司汤达、安德逊等名人都曾在广场附近的街区居住过,英国诗人济慈就是在大台阶右侧的那间屋子里与世长辞的。
  在乔(电影《罗马假日》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同事陪同下,安妮公主也曾登上过这些通往三位一体山丘的著名大理石台阶。它们由建筑师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由于这二人同时还是西班牙驻罗马教廷大使馆官邸的设计者,西班牙广场由此得名。半个世纪以来,大概没有哪处的石阶能如此风光无限引人注目,这里俨然就是罗马文化活动的天然舞台:每年春季,这里摆满了盛开的杜鹃花,好似一片花的海洋;到了夏天,意大利时装大师们还会在这里为人们呈上精彩绝伦的时装秀,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模身着霓裳鱼贯而出,片刻之内就将人们带入那炫目而神奇的意境。
  大台阶对面的水道大街入口处是安妮公主当年品尝意大利咖啡的地方——格雷科咖啡馆,不过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能够品味的绝不仅仅是香醇的咖啡,这条街现已成为罗马名牌时装大都会,瓦伦蒂诺、费雷、范思哲、阿尔马尼等品牌都在这里设了专卖店。一圈走下来,缤纷的颜色、亮丽的橱窗、时髦的人群,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安妮公主离开西班牙广场之后,与乔来到了被称为罗马喷泉之最的“许愿池”(Fontana di trevi)。这座喷泉始建于1730年,正式完工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塑造海神的形象就是其中耗时最多的一项工程。多少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若你能背向喷泉朝水池中投中一枚硬币,就可以重返罗马。于是,在那个时刻,我也和其他人一样,背对着许愿池,虔诚地投了一枚硬币,许下了自己的小小心愿。
  离开许愿池,我们看过了动感的贝尼尼的杰作四河喷泉,经过了当年墨索里尼曾发表参战宣言的威尼斯广场(Palazzo di Venezia),发现所到之处和电影中的景象越发地合二为一起来。真没想到,我可以如影片中的公主一样,把手放入海神特里尼的口中,感受真言之口(Piazza Bocca della Verita)的神奇魅力;更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登上克里纳雷之丘,眺望被夕阳染红的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我们到达圆形竞技场的时候,拍摄《角斗士》时搭建的地板还没有撤去,回想起看电影时的情景,谁能想到数月后的某一天,自己可以穿越时光隧道、身临其境呢?最早的时候,这里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剧场,意大利语称其为“科洛赛奥(The Colosseum)”,也即“庞然大物”的意思。据说当年建造这个庞然大物时共动用了4万奴隶,建成竣工的庆祝活动持续了100天,杀死了5000头猛兽,有上百名角斗士丧生。相比之下,同样是两千多年的遗迹,希腊的卫城给人以圣洁神秘的感觉,那每一块洁白的大理石柱子后面,好像都是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哲人曾经站在那里。但是在罗马竞技场,即便阳光明媚,你依然能嗅到一丝血雨腥风。你会想到斯巴达克斯,想到《角斗士》,想到那可怜的建筑师。据说工程竣工那天,他就被抛入猛兽中,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他的设计初衷。
  竞技场的边上,就是罗马广场废墟(The Roman Forum),它像一个露天博物馆,记录着罗马的光辉历史。君士坦丁凯旋门横亘在路上看起来格外高大,上面满是各种浮雕,但有些杂乱,因为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创作,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拆除过来的,但上面保存了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废墟虽然多是大片的断壁残垣,但是可见昔日的规模和繁华:这里有公共聚会的地方,有大型集市场,有礼拜堂,还有大议会厅等。这么大面积土地上的文物能维持至现在的样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看来,这里拥有“永恒之都”的称号,罗马人功不可没。
  说到罗马,不可不提梵蒂冈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是天主教徒心中的圣地,据说人一生至少要朝圣一次。但是对非天主教徒而言,梵蒂冈博物馆本身就是富丽堂皇的建筑,这里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如果错过了,也是终生的遗憾。博物馆入口处就是著名的“拉奥孔”的雕塑。里面房间的装饰,都是由当年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完成的,比如,教皇居室旁4间大厅的装饰,就出自拉斐尔之手。当年他初到罗马,就是凭了《雅典学派》这幅画,赢得了教皇于勒二世的青睐。西斯庭洗礼堂(Sistine Chapel)顶部的“创世纪”是由米开朗基罗花了5年时间完成的作品。总是感慨于那时候艺术大师无师自通的超凡领悟力,在那种没有精密仪器和工具的年代,难以想象米开朗基罗是如何使平坦的天花板拥有穹窿形的视觉效果的,那必定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魔力。据当地人介绍,从1980年起,意大利艺术家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对这个作品进行了修复,才使它如今看来仍然金碧辉煌,色彩斑斓。
  出了博物馆,由台伯河岸沿着宪法大道西行,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圣彼得大教堂(Piazza San Pietro)的圆顶。置身其中,广场气势雄伟,两侧各立着284根廊柱,形成两瓣半月形回廊。廊柱的顶端有142尊圣人雕像,在蓝色天空的背景下,更显其高大圣洁。回廊的光影,会随阳光的移动而呈现不同的明暗变化,让人有点目眩神迷的感觉。
  在罗马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教堂星罗棋布(大约有981个之多)。在很狭窄的高高低低的青石台阶路上走,常常一抬头就看见规模宏大的教堂,耸立在小街的尽头。但圣彼得教堂的宏伟和精致可以讲是集罗马教堂之大成,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回廊的设计者贝尼尼(Bernini)是巴洛克艺术的开创者,这种17世纪流行于意大利和欧洲的装饰艺术,以赏心悦目为唯一目标,贝尼尼主持了教堂的内部装饰,他的名字在教堂里比比皆是,他也让这种极富装饰效果的艺术风格,在此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