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草原的花

作者:秦 牧




  我的外甥女是学生物的,前些时她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草原去实习,从那里寄给我一包礼物。那是一束采自草原的紫色的小花。
  她信里说,这种花的学名叫做“矶松”。在那天苍苍、地茫茫的草原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他们一伙见到这种浅紫色的小花高兴极了,纷纷采摘回来留作纪念和寄赠亲人。据她说,这种花是永不凋落败坏的。干了之后就像绢制的花似的,永远保持着鲜艳的颜色。
  我把这束富有风趣和发人深思的草花像鲜花似的插在花瓶里,细细欣赏。果然,这种花是不凋落的。这是一种像个小钟儿似的紫色的花,像“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色彩是那样的灿烂,隐隐地还有一股草叶的幽香,就像刚采摘下来不久一样。
  对着这样一束草花,我想起那些少男少女们在草原上发现它时欢欣鼓舞的情景。他们第一眼看到它时是惊异,荒凉的草地原来也有这样美丽的小花!接着他们就感到欢悦,体味了“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意境。紧接着他们难免思索起来:为什么在酷热严寒的草原竟也能够生出这样的花来呢?想起这种小小的草花原来比一切温室里的花卉有大得不可比拟的能耐,他们就禁不住热爱起它们来了。
  看着这一束在瓶子里永远生气勃勃的草原的花,你不禁会想起许多的事情。想着这种花儿和许许多多草原上闻名的花卉,什么马兰花啦,羊胡子啦,狼针草啦,野百合啦,几十万年来在草原上一代代地开着谢着。在那样一个区域,有时几个月没碰上一滴雨水,有时又地冻天寒,一昼夜间就有四季,寒暑表往往在朝夕之间从百度以上降到零下。这种花儿世世代代受着严格锻炼;几十万年了,或者几百万年了,终于使它平凡的身体里藏着钢铁一样的性格。它不怕寒,不怕热,甚至在它离地枯死的时候,也绽着笑脸,和往日一样鲜妍。对着这样一种植物,你不能不惊叹。在艰苦环境里生长的东西,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的。想想那在坚硬的土地上成长的树木,有的,能够把它的根须伸进地层一两公里。在沙漠里繁殖的植物,片叶落地就能够长成新株。这绝不是什么造物的神奇,这是它们各个在千万代的锻炼中获得的性格。这样的一些花儿,在大草原中世世代代自开自谢,英勇地生,默默地死,有时马蹄践踏过它,有时野鼠蹂躏了它,但是却从没有人们注意到它。直到人们在开辟草原了,整片的土地翻了身,人们才注意起这一类“群芳谱”上没有名字的花朵来,并把它当做芝兰一样看待了。
  我的这一束草原的花获得许多朋友们的欣赏。“这是从内蒙古草原来的!”“呵,真像活的一样。”大家都在啧啧称道。从人们口中,我知道原来许多到过草原的人都喜欢采摘这种花。人们把它誉为“不败的花朵”。为什么大家会对“矶松”这样饶有兴趣呢?我想这免不了还是那种把万物人格化的思想感情在起着作用的缘故。如果说在古代,菊花、梅花、牡丹、杨柳都各个曾被人格化了而增加了人们对它们的情意,那么这种草原的花,不也使人想起成群生活在下层,经历过许多磨难,具备了坚强性格,乐观地战斗,在新的时代里放射着光辉的人们吗!“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然而仅仅在这一点上,不正是这种草原的花普遍获得人们喜爱的原因吗!
  自然,人们对于各种来自遥远地区的平凡的东西的热爱,这里面又含有一种强烈的时代生活感情。烈士墓上的一片柏叶,南国海滩上的一枚贝壳,兄弟之邦土地上带回来的一颗石头,钢都、煤都带回来的一块铁屑、煤精……如今都有人珍藏着。如果不是草原的面貌在变化了,勘探队开进去了,人们感受到祖国土地上每一个角落的生活的脉搏,这在草原上静静地开放的小花也不会引起人们这样热烈的感情的。
  端详着这一小束草花,我不禁写下了这样几行诗句:
  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
  遍野有紫色的小花在开放。
  不怕烈日也不怕严寒,
  世代禀承着顽强的生命。
  当酣睡的大地开始苏醒,
  人们不禁俯身把小花端详,
  摘一束揣在温暖的怀抱,
  赞赏你的坚忍和芳香。
  不败的花朵迎着阳光,
  绽开笑脸战胜了死亡。
  古代诗人为什么把香草歌颂?
  该是赞美深山大泽到处都有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