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美丽的错误

作者:柴 荣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54年)
  
  【诗人简介】
  
  郑愁予1933年生于北平,祖籍河南。先后出版过诗集:《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集》(一)(1951-1968)。因其对故国山川的朦胧的眷恋,还有他的个人遭际及其派生的微含忧伤的温情,加上他对西方现代手法和中国古典手法的交错运用,使得他的诗作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被认为是具有古典精神的现代诗人。
  
  【细细品味】
  
  这首诗是“我”回忆曾经发生在江南的一段恋情。“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比喻句,“容颜”指代女子,“等”字写出女子的痴情,“莲花的开落”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效果——莲花多为粉红色,花开时,含苞带露,生机盎然,娇美香艳;花落时,花蕊儿枯,花瓣儿蔫,憔悴损。跃然纸上的是痴情女子的心在期盼与失落中煎熬。首节点明地点及女子的痴情。
  第二节写女子的等待。东风、柳絮是最能撩拨人情思的,古人也多用东风、柳絮作为寄寓相思的意象。如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又如秦观的《江城子》“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再如关汉卿《大德歌》中《春》的“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而诗人巧妙地借“东风”这个意象代“我”,“柳絮”代女子,写女子为“我飞”。为再现女子的痴情,诗人特意点出第二人称“你”,用充满柔情的笔写道“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这个比喻相似点选得很巧妙,诗句中的叠词“小小”激起了人无限的爱怜意,“寂寞的城”给人空间上的安静感,更让人体会出女子为“我”而寂寞的心是多么的旷荡。这与李冠《蝶恋花·春暮》“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有异曲同工之妙。接着诗人又剪辑极具江南特色的“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三月的春帷”“小小的窗扉紧掩”入诗,抒写女子的痴情。这一切构成了像水一样明净的意境,但我们从中分明见到女子用情之专,用情之苦,为之不能不怜。
  “我达达的马蹄”终于让女子“莲花开、柳絮飞、春帷揭、窗扉开”,溢于言表的欢喜之情却因“美丽的错误”而戛然而止,只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相见仍是分离,省略号留下无尽的空白,让读者去遐想。错误,美丽的错误,错在相恋,错在相等,错在归来,错在不是归人。第三节的艺术效果犹如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爱情是美丽的,结局可能苦涩,但相恋、相等、相思之情值得用一生时间去咀嚼。
  我们在诗中见到一位感情细腻的痴情女子,她爱得真、爱得纯、爱得美。“我”在回忆这段恋情时有甜,但更多的是涩,涩在“岂知聚散难期”(柳永《曲玉管》),涩在给女子带来的忧伤。
  诗人选择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风”“柳絮”“春帷”“窗扉”等意象,构成了温婉绵柔的意境。而这直接可感的形象和比喻的修辞又使抽象的“等”之痴情具体化,与第三节别时的容易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美丽的错误怎不令人欷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