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我与高三

作者:刘万春




  当你看到别人的文章,领异标新、独树一帜时;
  当你看到别人的文章,构思精妙、清新出奇时;
  当你看到别人的文章,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时……
  你是不是在惊叹之余,满怀艳羡呢?
  《创意魔方》从本期开始,将请教师从写作的立意、选材、组材、语言运用、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分角度、分重点地进行点拨,传授写作秘诀,拓展同学们的思路,使你能够一挥而就,妙笔生花!
  (晓 风)
  
  创意话题
  
  没有读过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充满了太多的幻想;没有读过高三的学生,更认为是人生的一种缺憾。读过高三的学生又是怎样认识高三的呢?有人说,高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高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高三充满了竞争,友情似乎在你追我赶中稀薄;有人说,高三充满了友情,情趣似乎在你帮我助中浓厚。……也许,高三的心情是复杂的,高三的生活是多彩的,高三的感受是独特的,高三的思考是深入的。人在高三,身临其境,你一定有许多想要倾诉的东西。请你以“我与高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讲述关于高三的故事,或抒写有关高三的心情,或发表有关高三的见解,或展望有关高三的前景。
  要求:要写出新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教师点拨
  
  本话题材料很容易理解,在审题上基本不存在什么难度,但很难写出新意,由此,同学们要注意在立意上求新、求深、求高,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精彩文章来。如何做到立意的“新”“深”“高”呢?据本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立意:一、抓住材料所提供的最有写头的信息来构思立意。如“高三的心情是复杂的,高三的生活是多彩的,高三的感受是独特的,高三的思考是深入的。”一段话,我们就要抓住“复杂”“多彩”“独特”“深入”等关键词语,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构思立意,尽情展开你想象的羽翼,从纷繁的事件中撷取几朵富有创意的花朵来成文。二、要避免“人云亦云”现象的最好办法是避开众人的常规思路,从另一侧打开思想的大门。如很多学生会言高三的枯燥与乏味,但我们却要反其意来谈高三的快乐与充实等等。三、在写法上也能使立意高人一筹。如我们可以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表现对高三生活的看法等等。
  
  魔方转转转
  
  王玉:我认为写这个话题可以写“高三的快乐”,充实是快乐,忙碌是快乐,友情是快乐,竞争是快乐,以“快乐”为神,以“充实”“忙碌”“友情”“竞争”为构建文章的材料,写成“形散神聚”的文章。
  李会:我想用三幕剧的形式来表现不同的高三生对高三的看法。第一幕:孜孜不倦刻苦攻读者的看法,高三是长知识厚积淀的重要阶段;第二幕:希望还有但前途微茫者的看法,高三是人生最痛苦最折磨人的阶段;第三幕:悲观失望与彻底放弃者的看法,高三是让人生畏的阶段。
  赵节:我要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讲述高三的人与高三的事,用随想的方式阐述一个道理:人生就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过程,想接受挑战就必须接受痛苦的铸炼;想抓住机遇就必须付出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创意展示台
  
  感怀高三
  吉林松原二中高三(一)班 张延新
  虚幻中/寂寞划出浅浅的痕迹/微风中/褪色的光彩在岁月中永恒定格……
  在这容不下许多快乐的“禁区”里,灌篮高手已远走他乡,音乐也随着背井离乡,似深水区的高三,有着那深不见底的碧绿,没有任何退路和余地——退缩便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被无情的水淹没。只有奋力,才能游向终点。
  品味高三,品味着受伤,品味磨砺后的成熟。高三似那爱琴海边决战的硝烟,弥散着苍凉与空寂。
  高三像无任何征兆的冬雪,降临在昨夜,降临在那明媚的九月。沿着起伏着的螺旋曲线般的轨迹划向高三,划向禁区,划进黑色的旋风中。
  高三了,回顾起高一到现在的那一程曲折多于笔直的路,那路上留下了艰难的脚印。从高一的慵懒,到高二的虚幻,再到在彷徨中实现梦想的高三,好像是被谁捅了一刀,血淋淋的现实,把那定义为幻想的梦想改变。只有靠着仅存的一点实现理想的勇气,拼命地跑,不顾一切地去打拼。各科老师便似那一阵风般,飘然而至又飘然而走,只有手中的试卷在一天天的罗列,才感到这“风儿”的存在。
  高三的阳光是灿烂的,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会有苦难相伴。那所谓的高才生们,计算阳光所产生的热量,太阳在植物体内提供了多少能量。天啊!在这时,光合作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也会使人窒息。高三人都锻炼得使自己思维的速度赶得上纤细的神经传导速度。
  枯冷的思想久久地倾听晚风作响/眷恋着流浪的心/迷失了自己/在深海中/驾着一张破帆/远征/越来越接近目的地/终点/在等待/打磨后/自己竭力的奔跑/零碎的记忆里/还不能忘记/流浪/也需要勇气
  退缩不了的高三,溯流而上的游弋,不能逃避。只能是拼尽全力,冲向终点,把苦难化作成功的喜悦。
  磕磕绊绊,风风雨雨中,不管有多少困难,也要一路闯过,这就是高三。
  【点评】 小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诠释了自己眼中的高三生活:以在疲惫中拼尽全力实现梦想为主旋律的华美乐章。文章还有一处亮点:用诗句来建构全文,不仅使文章语言含蓄,而且更使文章的结构摇曳多姿。
  
  黎 明
  吉林松原二中高三(一) 班 马 威
  他也曾是一个不归的人。
  这时的天空总是昏暗的。
  启明星总是眨眼之间的事。
  恰如高三……
  没人期待曙光,只徘徊在晚餐与早餐之间,大家尽可能去想,正如凄美的小溪,潺潺着昨天与今天的梦。
  偶尔,鹫从高空猛掠,可谁也看不清,伴它哀号的是羽还是血?它只有狠狠地抓起静水中的浮萍——狂撕!
  大家尽可以想,那落败的猛禽,曾经有过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厮杀。
  然而,雄鹰飞过,浮萍又落。静水起涟漪,那泪,不知是谁的颓废。
  这便是黎明前的角落。
  他在这里,他在信步,还有思绪,好似珠落玉盘,他享受着。可刹那间,梵音四起,如楚歌,断人心肠。他开始疯狂,他长嚎,似野狼。顿时,一切都远去了。他猛地扯住黎明的衣领,拼了命的要啖尽它的血肉,余光怒视着远去的太白。
  古城的风踏着灯光的裸影,舔舐着英雄喋血的史诗。烽火楼上却是昏鸦一片,一团诡眼鼓动着黑暗,像支幽然的曲子,飘缈在浩瀚的夜空,中间还掺杂着硝烟的味道。墙下的听者,任凭荼毒。
  倔强的云,趁早遮住了天空。他猛一挥袖,不再回头。只留下鹫在云中盘旋,黎明是他们的信物。
  他依然等待黎明。此时,风也静,云也清,水也愁,大地乏了。即便是在等待戈多。他学会了对神祈祷,直到风又疯,云又晕,水又睡。他还在这,仍在信步,没了思绪。忽然,炊烟四起,还不知是黎明即将到来还是离去?他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时他不狂了,但却痴起来,用手空划着古罗马的版图。
  草原的牧人开始挥鞭徜徉。
  启明星被人遗忘。
  鹫,在崖边矗立,敏锐的目光逼咄着云外的旭日。
  【点评】 文章开头便营造了一个悲壮、充满硝烟的氛围。作者以散文诗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关乎成败的英雄史诗。这里的高三生活有着不亚于任何情境的惨烈与凄凉,但更多的却是梦——为了它,“鹫”可以疯狂,可以等待,甚至可以痴迷。含蓄的叙事风格,让人一时间迷失在了文字背后的痛苦与挣扎之中,但只要我们再回首,那层深刻的寓意,便会使人折服。我们不禁要为小作者超人的语言功底喝彩,更要为他追梦的那份执着拍手称赞!
  
  站在人生的边上
  
  吉林松原二中高三(二)班 朱文娟
  满纸自怜题宿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题记
  突然间从梦魇中惊醒,夜还深。听,秋蝉还在不厌其烦的哼唱,唱断了我所有记忆的来路。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可我不能,真的不能,我害怕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泪水冲垮,因为,我已没有勇气去再次面对!
  窗外昏黄的路灯还在亮着,我已站在了人生的边缘了!
  有人说,身在高三的学子就如同浩瀚宇宙中的繁星,在真空中独自感受寂寞和清苦,忍耐和残酷。它们在积蓄力量,在某个晴朗的夜晚,每一颗星都会迸发出所有的力量,将自己在高空大气层中碰撞得无比灿烂,最终化作陨石,散落到属于自己的某个地方,真想问一句:我的路该在何处寻找?
  今天是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宣布的日子,我没有去学校,因为实在说服不了自己,鼓起勇气度过站在人群中寻找我那可怜的名次的时刻。
  一个人背着书包在旷野里孤独地游荡着……远处火车刚刚驶过,只留下一阵阵的“咔嚓——咔嚓——咔嚓”声,悠远而悲凉。这,让我想起了海子,想起了他的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想起了他孤单的心。是的,海子是一个太完美的人,而这个世界和他比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和渺小。于是道路延伸了你平静的生命,纠结出疲倦的痕迹,你在相逢中提炼无声无息,在视线的背影里残留铁轨仓皇的喘息。
  走累了,一个人坐在路边,摆弄着秋天的遗产。枯草与干枝,它们一点儿也不丑陋,在夕阳的映射下反而变得更加美丽,就像即将败了的花儿。我用手捧起干沙将它们掩埋,我想这样明年它们又会生根发芽。林黛玉咏白海棠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真的很凄美,一个单薄的身躯,却为爱而生,又为爱而亡,怨谁呢?是宝玉的错,是贾府的错,还是封建制度的错呢?
  我同情海子,同情黛玉,但我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因为我坚信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是光明的,比起海伦·凯勒,我还有健康的身体,她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我又怎能哀怨现在的生活?
  是啊,天已经黑了,我该回学校上晚课了。不是吗?也许,我也会收到一份惊喜,毕竟我曾经奋斗过,而且现在还在努力着。
  【点评】 本文刻画了一个多愁善感又不乏坚强乐观的女中学生形象。笔触细腻,行文婉约,情感中有哀怨、彷徨,也有不屈、执着——表达了自己要奋力实现理想的决心与信心。此情此景非高三学子不能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