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9期

2003年高考佳作展示与评析

作者:佚名




  蓝色蛹·金色蝴蝶
  甘肃考生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裂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以为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地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见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地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原来我也如此美丽!
  
  简 评
  这是一篇立意新、构思奇、语言美的考场佳作。
  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巧妙地演绎了作文的话题。诗歌抒情主人公认识上由偏执渐趋理智,感情上由忧郁转向欣喜,行动上由拒绝转为接受,更是把感情和认知于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重要性的道理讲解得生动形象,真切感人。作者在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对生命、对生活的独特的感悟力、理解力和深厚的语文功底是本文获得满分的重要因素。(唐政荐评)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赛
  总决赛
  浙江考生
  
  正方一辩开篇陈词(3分钟)
  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
  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自古多情空遗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理由有三:
  (一)何谓“感情亲疏”呢?《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感情”即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倾向”,“亲疏”则是指对某人某物的“亲近或疏远”程度。感情亲疏即指在心理层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它往往会使人在潜意识里对该事物进行感情定位,进而影响人的理性思维的判断力。因此,感情亲疏常会导致对事物认识的扭曲、变相。
  (二)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飘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三)感情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患;它既能书写黛玉葬花的风流,也会造成屈平“怀信侘傺”的幽怨。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它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
  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我们不想失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温情蜜意,我们不想抛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情暖意。那么选择公正吧,朋友!尽管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但公正的灵魂一定会时刻提醒你,让你免于踏入感情的陷阱!谢谢!(时间到)
  
   点 评
  “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深浅正误”,其实可算是一个辩论话题。作者采用了适宜阐述自己观点的辩论选手一辩的陈词形式,从而获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作者对自己观点的阐述是分三层进行的:第一层主要阐述“感情亲疏”的意义,为下文的陈述奠定基础;第二层以不完全归纳法,列举了古今中外因“感情亲疏”认知人和事物的典型例子,进而得出:历史上许多悲剧是由感情的亲疏引起的。第三层无论感情的亲疏,它总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主观地看待人和事物,也可以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但还必须将其放在“公正”的砧板上,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人和事物。就此作者的观点显露无疑,感情的亲疏就是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姚海婴荐评)
  
  感情与认知
  河南考生
  感情是阵阵凉风,为我们带来丝丝凉爽。同时,感情也会吹皱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得不再那么透彻、明白。
  我们当然要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但我们也要不为感情而迷失了一贯的清醒。
  
  (一)感情如茶
  感情是一杯浓茶,飘着怡人的茶香。轻呷一口,顿觉满口的苦苦的香味弥散到全身每一处神经,感觉是那样的舒畅。感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感情也正如茶香那样给我们带来种种好处。但不要忘记,茶香中还渗透着那淡淡的苦味,它也使我们想到,尊重彼此的感情可以,但不能让感情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再那么清晰、透彻。浓茶的香气远远胜过一杯淡茶,但浓茶也要比淡茶苦涩得多。感情亲密更要我们不要感情用事。
  感情如茶,有清香,也有苦涩。
  
  (二)感情如风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一阵凉风袭来,顿觉凉爽许多。感情正如这丝丝凉风,为我们平添些许凉意。但这风中也会有点点尘土,虽然一般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麻烦,但一旦进入我们眼中,就会使我们痛痒难耐,流泪不止。因此,我们不能只把感情当作凉风,还要注意它也可能伤害我们。现实中,人们总爱意气用事,不是去对事物进行认真的认知、判断,而是拿感情去衡量事物,用感情亲疏去看待每一个人。
  感情如风,能带来凉爽,也能带来灰尘。
  
  (三)感情如琴
  感情是一把古色的琴,但也不乏现代气息。人们在对待感情上,要像弹琴该轻轻该重重,这样才能奏成一曲和谐的音乐。否则的话,一味地弹,不分轻重地弹,恐怕早晚都会弦断曲终,得不偿失。
  感情如琴,只有好好地弹,认真地弹,才有可能越弹越美妙。在事物的认知上,不是不要感情,更不是一味地感情用事,这需要像对琴弦一样,不能过轻,不能过重。
  感情如茶,如风,如琴,感情的亲疏不能模糊了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双眼。
  
  简 评
  文章层次清晰,说理形象,中心明确。考生用三个贴切的比喻为标题,分别从三个方面形象论述“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感情如茶,有清香,也有苦涩; 感情如风,能带来凉爽,也能带来灰尘;感情如琴,只有好好地弹,认真地弹,才有可能越弹越美妙。说理全面,富有哲理色彩。(焦文林荐评)
  
  放下感情的叶片
  江苏考生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我们往往只在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们的眼光常常只停留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比如父母、师长、朋友和自己。血脉相连、骨肉至亲,同甘共苦、袍泽之谊,我们对他们的感情便非同一般的亲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一些若有若无的屏障,像冰冷的玻璃窗,把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分离在两边。内心的感情弄不好便是这种屏障,它有着美丽的色彩,有时却让你头脑晕眩,看不分明。
  死亡,疾病,伤害,不公平……这些早已存在。而且,以它们为名义的戏剧,正时时刻刻在这个世界上演。一些令人伤心或愤慨的故事,也曾经使我们悲哀落泪,但不久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些丑恶的现象,也曾经让我们义愤填膺,但很快又让位于别的什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它们发生在别人身上,离“我的世界”实在太远;我们的感情,于是乎在空气中冷却,凝固,坠落!
  只有当这些遭遇降临到自己或亲近者身上时,我们才会真切地体会到事物的意义。也许惟有此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从前它阻隔在“我的世界”之外,遥远如天上的星星;而此时,它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清晰得如故乡的风景。
  自己的感情,很像一片叶子,光洁美好,放在眼前观赏,总是爱不释手。殊不知因此却屏蔽了不远处的“泰山”。世间有无数人,在对待“不关己”之事时,如隔河看景,冷漠镇静;而在处理切身之事时,为“情”所困,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感情原本美如珠链,此时,却成了绕项的锁链。
  所以,在面对事物的时候,我们不妨暂且放下感情的那一片美丽的叶子,将自己关于感情的“亲疏”之别埋在心底,擦亮眼睛,仔细地来看这个世界。
  
  简 评
  全文立基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名言,把障目之“叶”定位在“感情”上,这就自然地扣到话题,也使得本来十分理性的观点有了形象直观的寄托物。感情的亲疏使得一般的“我们”对于陌生人,对于远处的世界表现出不应有的冷漠。作者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对于生命本身的灾难如疾病、死亡,亲则关切疏则袖手;二是对于社会的丑恶和不公正,亲则义愤填膺,疏则高高挂起。作者认为,感情原本是美好的,但此“叶”障目,珠链也会成为锁链,因此提倡暂且将亲疏之别埋在心底,用理性来审视这个世界。立意深刻,表达委婉而简练。(周建成荐评)
  
  转 折
  北京考生
  人生之路,不可能直直的通向尽头。当遇到阻碍、迷路和困苦时,请学会——转折。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
  风雨如晦的年代,“信念”两个字激励了多少年轻人的拼搏;“救国”两个字点燃了多少年轻人的人生灯塔。一个少年,沸腾的热血里奔涌着激情,不屈的骨子里支撑着尊严。他从中国只身赴日,只为学医以挽救国人的生命。然而,当他的尊严受辱,他猛然惊醒:一个人可以没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丢掉宝贵的生命,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高贵的思想!弃医从文的转折并不代表他放弃了救国的道路,相反,当“鲁迅”的名字响彻中国,那个信念才得以成真,而那曾经年少的男孩,也使自己的人生矗立起了一座丰碑,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永恒的坐标。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
  韩信面对羞辱他的勇夫,并未逞匹夫之勇,转而取了世俗眼中的奇耻——受胯下之辱。司马迁面对卑鄙至极的刑罚,并未图匹夫之志,转而取了世俗所不容的奇耻——接受宫刑。“尊严”两个字并不等同于“不屈”,失却小小的礼节,舍弃旁人的嘲讽,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尊严。在世俗面前,转折取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必将实现梦想,而同时,也换回了人生的至高尊严。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
  荒凉的莽山,平淡的日子,一个叫张文举的男孩却偏有一个文学梦。那个梦,是轻轻的风吹着静静的云;那个梦,是乘着风驾着云驶向辉煌。然而,一封封的退稿信一次次地打碎着那个前行的梦想。在最后一封退稿信中,编辑对他说:“虽然你在文学上很难有突破,但我发现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他戴着“著名硬笔书法家”的头衔,在日本、在欧洲、在美国做展览时,他只是对着摄像机说了一句话:“人生,有时真的要转个弯。”转折,并没有打碎他飞出山谷的梦。相反的,转个弯,旁边就有通向成功的坦途!
  人生的路,不可能一直到底:人们的选择,也不能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有时,转折之后,梦想自会实现,信念终会成真,人生也会走向辉煌。
  摈弃世俗的眼光,在艰难的迷途上做个转折吧!舍弃世俗的礼节,在艰难的困境中做个转折吧!抛开固执的成见,在艰难的阻碍面前做个转折吧!
  转折,人生的一次契机。
  
  评 析
  作文,首先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它要求作者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认识,不人云亦云,不蜻蜓点水。此文作者的观点为: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这三个鲜明的观点,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思想认识上的独到性、深刻性。我想,当今时代,青年人成长、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有思想。
  本文选择事例准确。选用鲁迅、韩信、司马迁、张文举的事例较好的证明了观点,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作者不是对材料完整的记叙,而是对材料进行概述,有的甚至是一两句话,真可谓精当。这一点,就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
  此文的语言生动、有文采。整句、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尤其是读到“那个梦,是轻轻的风吹着静静的云;那个梦,是乘着风驾着云驶向辉煌”这一极富文学性的语言时,真如同盛夏酷暑中吹来的一股清风,顿觉凉爽。(田福春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