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齐桓公好服紫》双解

作者:刘学利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①。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②。’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③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④,境中莫衣紫也。
  (选自《韩非子》)
  [难点注解]
  ①服紫:穿紫色衣服。
  ②臭:音xi&,气味。
  ③郎中:官职名。文中代齐桓公周围的人。
  ④三日:几天。
  [短章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于是全国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因此在那时,五匹没有染色的布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紫色的衣料昂贵得厉害,但全国的百姓却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您自己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如果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您一定要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桓公说:“好。”就在这一天,没有郎中再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国都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过了几天,国境之内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短章意解]
  匡正风气,必须从上做起才能奏效。如果齐桓公纠正“服紫”的风气,光是对下边发号施令,而自己照穿不误,那么,“服紫”之风大概就很难刹住。然而齐桓公正人先正己,同时施之以宣传,把一个影响大、涉及面广的弊端,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可见,领导者实际行动的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是何等之大。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纠正不正之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各级领导自身做起。只要当领导者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切实地照中央的指示办了,那下面一定会“上行下效”,使风气一新,古语说:“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这个道理。如果领导者只有口头上的“唱功”,而没有行动上的“做功”,那么,即使你有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巴,也是无济于事的。为政不在多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无声的榜样,胜过有声的命令。要下面做到的,领导者首先做到;要下面不做的,领导者首先不做。这是一剂治愈社会弊端的有效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