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她牵住了我的手

作者:花 超




  15岁,我在花季。
  花季的我,狂傲、不羁。在老师、家长心目中,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少年”。自打升入初中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
  此后,家长、老师抛来的是异样、轻视的目光。从此,被“打入冷宫”的我一蹶不振,头上那佼佼者的光环也随即消逝了。
  日月如梭。转眼,我已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经过朋友的介绍,我来到了竹林文学社。
  起初,我只是把竹林文学社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挥霍时间、周末能与朋友嬉戏而又无人约束的地方。然而,没过多久,我便改变了这种荒唐的想法。
  她,也就是竹林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我试着在她讲课时起哄、捣乱。课堂被一次又一次的哄笑声打断了。她却没有批评我,只是利用大家背诵古文的时间,走下讲台,用和蔼的口气教诲我。
  这短短的一幕,也成为了我敬佩她的原因。
  此后的几周里,她总是对我格外照顾:教我怎样学习,怎样做笔记,如何专心听讲;教我做一个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殊不知,背后都是无比的温馨。她的眼神是那么熟悉,在她那“似曾相识”的眼神中,我读出了温暖、亲切、尊重、自信;读出了积极、健康、奋进、努力。我倍感时间的珍贵,我也开始拼搏。同时,她的眼神也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就是在那时,我感到一双强有力的手,无形间拉住了我,当我在黑暗的边缘徘徊挣扎时,她牵着我的手,把我拉向了光明。
  那是只温暖有力的手啊,牢牢牵住我丝毫不曾放松。在感谢她的同时,我也暗自庆幸她牵住了我的手。
  (指导老师张君燕)
  
  评:细细品味
  起笔看似突兀,实则为展示“我”的思想个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进一步交代“我”的状况。
  继续为“她”的出现蓄势,实有“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之妙。
  至此,为“她”的出场拉开了序幕。看来作者深谙“藏”之道。
  过渡舒缓而自然。
  暗中以“她”的态度与前面交代的家长、老师的态度作比,表达对“她”的赞扬之情,同时也为“我”的转变作了伏笔。
  老师的每一个善良举动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这看似简单的一笔,实则大大彰显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
  前边蓄势已足,至此,开始释放情感的洪流,自然“闸”起“洪”涌,只是细节的展开过于简单。
  含蓄地赞叹了她所给“我”的爱。
  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回应标题,结构完整。
  
  整 体 评 析
  “她牵住了我的手”,这样鲜明而含义丰富的拟题本身就会吸引住读者的眼球,这样,文章便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行文中,作者却不急于点题,其实这正是其高明之处——吊住读者胃口,及至蓄势已足,作者才抖开包袱,道出真相,从而使得读者不得不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这就是设伏笔的妙处。不足之处是“她”对“我”的关爱突出不够,缺少具体细腻的描写,若行文时注意了这些,文章会更加富有感染力的。
  (点评老师梦 阳)
  
  点 评 人 简 介
  梦阳,原名贺生达,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开始写作,迄今已在《十月》《诗刊》《星星》《花城》《人民日报》《名作欣赏》《秋水》(台)《香港文学》(港)等报刊发表诗歌四百余首,小说、散文、评论近两百篇,有多篇作品被《杂文选刊》《诗选刊》《读者》《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同时兼及作文教学研究,近年在《语文世界》《语文月刊》《中学语文》《语文学习报》等发表作文类指导文章三百余篇,现为首都师大《作文导报》高考版执行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