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考新颖试题联着“网”

作者:李传鹏




  随着计算机在学校日益普及,互联网正以它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改变着人们对知识、对教育的认识。近年来,有关网络的中考试题正悄然出现,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先看两例:
  
  [真题解析]
  例1.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2006年南通市)
  我的网名:_______________.
  命名缘由:_______________.
  例2.2006年5月29日,脚伤初愈的刘翔在美国尤金田径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再度夺冠。当这一喜讯传来时,同学们欢呼雀跃。假如同学们推荐你给刘翔发一份电子邮件,请在正文空白处写下你们内心的激动和感受。署名:小飞人(正文内容不少于40个字)
  (2006年盐城市)
  
  例1试题不设统一答案,所取网名和取名缘由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网名1分,取名缘由2分。共3分)答案格式基本规范1分,内容符合主题2分。以上两道试题形式新颖,具有很大的答题空间,也极富现代生活气息。考生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答案,但也有诸如“爱情杀手”“花心萝卜”之类有碍网络净化的答案,因为其人生观、价值观偏颇而不能得分;示例一:网名:空谷幽兰。缘由:我特别喜欢被尊为“花中君子”的兰花,我要学习它超凡脱俗、独立不阿、高雅纯洁的品格。示例二:网名: 足球小子。缘由:我喜爱足球运动,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我国的足球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例2试题,除了格式要求外,语言的表达也能考查学生撰写邮件的技能,不失为一道具有鲜明导向性的好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关网络的语文试题也必将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将越来越为广大师生所关注和重视。解决这类试题,首先要学会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熟悉网络环境,有一定的上网经验,能够根据需求去检索网页,下载页面,能够撰写、收发邮件,能够熟练处理电子文档等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系统的编排,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应该可以掌握。但我们必须深知,与网络相关的语文试题,首先具有的是语文性,强调的仍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
  
  [真题演练]
  1.请根据下列表格的内容和数据,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保持一致。
  
  从这两组数据对照中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在现实中,网上聊天之言实在令人真假难辨。
  
  [参考答案]
  上网聊天讲真话是网友美好的愿望。
  2.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
  
  [参考答案]
  我国网络使用量居世界第二。(或:我国网络使用量仅次于美国。或:我国网络使用量超过日本、英国、加拿大和德国。)(或答从差距上要迎头赶上这层意思也对)
  3.(2007年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作为互联网(Internet)最著名的搜索引擎,“百度”为人们查找资料、搜寻素材提供了莫大方便。但是,“百度”信息庞杂,真伪混淆,用“百度”做学问必须谨慎。
  材料二:①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写作软件可助人写作。②你只需把想到的创作原材料输入,经过一定的积累和不断的排列组合,思路就会渐渐清晰,作品的框架就建成了。③它完全符合文艺创作。但是,它最根本的不足在于____________。
  材料三:④防不胜防的各种电脑病毒会使电脑系统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心。一些黑客也在网络上搞破坏,甚至擅自进入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领域,非法窃取重要信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⑴从上述几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文意贯通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对“Internet”的翻译有两种——“因特网”和“互联网”,你更倾向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上述材料中标序的句子有两种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
  ⑴互联网有利有弊。(互联网是把双刃剑。)⑵禁锢丰富力的想象发挥,限制鲜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鲜明个性的张扬。⑶“因联网”的翻译简洁易记,但仅是音译。“互联网”凸显网络特点,使人一目了然。⑷③“它完全符合文艺创作”句中加“的思想规律” 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心”句中,“伤心”改为“烦恼”(或“痛苦”)。
  4.(2007年浙江金华)以下是某新闻周刊对因特网与电子游戏对年轻人成长利与弊的调查统计,阅读后回答问题。
  
  图一:因特网对年轻人成长的影响
  图二:电子游戏对年轻人成长的影响
  ①概括两图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以图一为依据,可以用来证明的论点是()
  A.因特网对年轻人的成长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B.因特网对年轻人的成长弊多利少。
  C.因特网与年轻人的成长关系密切。
  D.年轻人应该远离因特网。
  
  [参考答案]
  ①网络对少年的成长发挥的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而电子游戏对少年的成长有害无益。②C
  5.(2007年湖北黄石)下面是“栀子一族”和“月光留步”两位同学的一段网上聊天对话,其中有一些符号等表意的语言现象。对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赞成的理由:①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②社会的时代的需要;③文化交融的结果;④丰富了词义和表意功能;⑤形式上新颖、生动、形象。反对的理由:①违背语言规范性;②应纯净语言文化、捍卫民族语言;③只适合特定语境和部分人群;④表意含混,容易产生歧义;⑤形式上不伦不类。
  6.(2007年浙江金华)网络跟贴题
  许多网友读了这篇文章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不要用真实的姓名)
  
  [参考答案]
  略(要求富有个性的昵称,帖子内容要求紧扣文意,言之成理。)
  7.下表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布的“关于我国东中西部网民普及率”的一组调查数据。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用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语句概括上表反映出来的主要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要发展中国互联网,当务之急是提高网民普及率。请针对这种看法发表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 ①截止到2006年12月,虽然东中西部的网民普及率比2005年同期都有所上升,但东部和中西部互联网网民普及率还是有很大差距。 ②提示:对此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反对。要求:态度明确,理由正确,观点和理由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