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老师,我站着呢

作者:[日]菊池哲哉




  陈晓光 译
  
  这是一所能看到大海的地势较高的中学,上课时从教室就能看到变化无穷的大海。
  那年约有80名新生入学,其中大多数是那些与大海搏击的渔民们的子弟。
  那是我给新生上第一堂课的事情。
  “起立。”
  大家都站起来了。因为是新生,所以都很认真,教室出现瞬间的寂静。
  但是,有一名学生耍滑头,未起立。
  “站起来,刚入学就是这种态度可不行!”我的语气顿时严厉起来。
  这时,传来一个声音:“老师,我站着呢!”
  是的,他,A君站着,但是由于他个子太矮,我看着像是坐着。
  糟糕!我做了对不起A君的事。
  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不安,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如果在此时道歉,反而会伤了A君的自尊心。于是,我当时只说了声“对不起”。周围的学生都笑起来。A君的心情一定很难受,我意识到A君以后也许会因为这件事受他人的欺侮。
  下课后,我本想向A君道歉,但忙乱之中竟把此事忘了。晚上,我犹豫着是否给A君打电话。但打电话道歉太不礼貌,于是只好作罢。
  第二天,天空晴朗无云,春天的大海碧波荡漾。我给A君的班上第二堂课。
  “起立。”
  又是瞬间的寂静。这时,忽然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老师,我站着呢!”
  是A君,他站在椅子上,微笑着。
  从A君的微笑中,我看出他这样做并不是讽刺,也不是抵抗情绪的表露。我感到了“老师,我不在意,不要为我担心”这样一种体谅,我的心口感到一阵疼痛。
  晚上,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给A君拨了电话。
  “老师,别在意,别在意!”对面传来A君爽朗又充满稚气的声音。
  我期盼明天的天空还是晴朗无云,大海还是碧波荡漾。
  
  【学写作】
  这是一篇择取日常生活中细小事件述说一个动人故事的精彩之作。短短的篇幅,没有强烈的情节起伏,没有复杂的人物形象,但却富有不可言喻的故事内涵。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以简洁明快的对话叙述,让读者拥有亲切逼真的阅读感觉,因而故事极易进入读者心中,引起读者共鸣。虽然相较于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它只能讲述叙述主角所知道的事情,视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可以使读者更愿意参与到故事中来,不自觉地与叙述主角融为一体,引起情感的共鸣。但凡使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都是以回忆的口吻去述说一件难以忘怀、激起心灵浪花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通常会拥有这些特点:贴近生活、印象深刻、感人肺腑等。作者往往通过述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从而获得一份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艺术的启示。当然这里的“亲身”经历不一定就是作者本人曾经亲自经历过的事情,也可以是作者把听来的、看到的事情进行改造,让自己成为这个事件的主角,以“我”的身份和口吻把这件事情说给大家听。如本篇作品中的“我”就并不一定是菊池哲哉本人,因为他可能从来就没有当过教师,有过A君这样的学生。
  这篇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除了得益于作者根据题材的特点恰当地选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外,还在于作品使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故事的开始,“我”就误会了A君,以为他没有起立,于是我就用惯性思维认为A君一定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于是训斥了A君,但意想不到的是A君竟然是因为太矮而看似“没有站起来”,生活中这么矮的人可能极少遇到,这里是作者运用了一次艺术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个误会,形成了故事进展的原因和人物的矛盾冲突。再到第二天上课时,A君一站起来就主动大声地说:“老师,我站着呢!”如此自信、懂事、善良的孩子在生活中或许是极少存在的,作者在这里又一次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孩子的自信、懂事和善良的品质也在此刻瞬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读者此刻就成了“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可爱的学生而自豪,同时自己因误会了A君而内疚万分的心情也得到了释然,一份美丽的情感就此在读者的周围流动。艺术夸张的手法,往往能让作品读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给予读者美妙的心灵享受。但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艺术的夸张必须来源于生活,有真实的基础,切忌过于夸大和说教,否则不但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反而会让读者产生厌恶情绪。
  
  【懂人生】
  理解与宽容是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生活在社会这张大网中,难免会发生碰撞。当我们无法对身边的人和事释然时,不妨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他人,会让我们时时都能拥有一份好的心境,一个豁达的人生。
   (刘天平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