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从“空穴来风”看成语的俗化

作者:韩延明 贺学俊




  成语“空穴来风”的使用,历来争议颇多。“空穴来风”语出《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因为枳树弯曲,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很显然,“穴”,洞、孔也。“来”,招致之意。“空穴”与“来风”明显属因果关系:因为有了洞穴,所以才进风。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流言蜚语乘隙而入,也指传闻有一定根据。但在实际运用中,大多数人都把它理解为“没有根据”,孰是孰非,一时难以定夺。
  众所周知,语言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语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成语的含义同它们的原意已经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成语在流传使用过程当中,因有意的变通或无意的误解,造成字面意义的变化现象,就是成语的俗化。“空穴来风”就是明显一例。现行最权威的辞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对“空穴来风”的解释是:“有洞穴的地方,风就能透进来。原来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根据;现指传言没有根据。”有了这一权威注释,人们对于这一成语的争议就可以偃旗息鼓了。
  事实上,成语的俗化现象比较普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收集的此类成语还有很多。如: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儿。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出尔反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意为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会怎样对待你。现指说了不算或说了又变,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大放厥词语出唐代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原指铺陈词藻,展示文采。今指夸夸其谈,大发谬论。
  呆若木鸡语出《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原指训练好的斗鸡,能镇定自若,跟木雕的鸡一样。现形容因为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粉墨登场语出臧懋循的《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原指化装好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正式露面活动.
  钩心斗角语出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的结构精巧;现用来指人与人之间费尽心机,明争暗斗。亦作“勾心斗角”。
  满城风雨 语出宋代潘大临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原指重阳节将近,满城都是秋风秋雨。现比喻事情到处传扬,人们议论纷纷(多用于不好的事)。
  明目张胆语出《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原形容人有胆识,敢作敢为。现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望洋兴叹《庄子·秋水》载,河神因涨大水而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后来看到浩渺的大海,自惭形秽,“望洋向若(海神)而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多指因力量、条件不够而达不到目的,感到无可奈何。
  走马观花语出唐·孟郊《登科后》一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形容得意、欢快的心情;现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亦作“走马看花”。
  诸如此类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分庭抗礼、风花雪月、李代桃僵、摇旗呐喊、捉襟见肘、一锤定音、迎刃而解等。
  成语的俗化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毋庸回避。文字工作者和学习者要在实践中广泛搜集、整理,借助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作深入全面的探究,准确了解成语古今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