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2008年中考作文满分秘笈

作者:井永战




  妙语采撷
  1.俗话说,知足者常乐。难道我们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去感受因知足而得来的快乐吗?有些人常常痛恨上帝,向自然申诉上帝的不公。因为太多的实例摆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观点。比如说,善人总是得不到好的结果,而恶人却依然逍遥法外。
  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其实,上帝把善人变为善人就是对善人最好的奖赏,把恶人变为恶人就是对恶人最大的惩罚。只要有这样的想法,就算心中有再多的结也都会轻而易举地解开。
  (2007天津考生《有一种幸福离你很近》)
  引用名言俗语,使文段含蓄蕴藉,意境深远,且能启迪读者深思,同时也增添了文段的文学底蕴,增强了文段的魅力和观点的说服力。
  2.……须知:喷泉是压力的花朵,懒惰是成功的死神。
  …………
  最后,有两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一句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说的: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一句是法兰西帝国缔造者拿破仑说的: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长年突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
  谢谢大家!
  (2007年北京考生《动力来自压力》)
  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名句来明观点。既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积淀。
  3.蚕蛹经历蜕变,就能够化茧成蝶。那么,人呢?
  人经受住灵魂的考验,就能够成为美丽的天使。
  ——题记
  “是啊,天使的翅膀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经受住了灵魂的洗礼。他们都拥有一颗至善至纯的心灵。”上帝微微笑道。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贵在迷途知返。何况你已用自己的行动做了那么多的善事。
  (2007年重庆考生《翅膀的诱惑》)
  字字珠玑,句句金玉,一句句含义深刻的警句,揭示文章的内涵,加深读者对本文的理解和认识,更能彰显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4.生命是短暂的,这是对于有形的生命而言,无论是彪炳千秋的伟人,还是遗臭万年的奸臣。但生命又是永恒的,这是基于无形的生命而言,不管他是千年前修建阿房宫的匠人,还是芸芸众生中的凡夫俗子。
  消逝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消逝的是历史文明残留下来的精神力量,它常常昭示着历史的力量,生命的价值。
  ——题记
  (2007年重庆考生《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思想的翅膀在个性化语言的指引下,幻化出意蕴无穷而充满美感的文字,读来真是令人击节称赞。
  5.为他人鼓劲,是用双手击掌;为自己鼓劲,是用心灵奏乐。
  ——题记
  (2007年南平考生《为自己鼓劲》)
  6.在光辉折射的露珠里,我看见了坚强;在石缝之中的小草里,我看见了坚韧;在青翠挺拔的竹子里,我看见了坚定;在傲雪怒放的梅花里,我看见了坚毅……在平凡的我中,我看见了勇敢、乐观。是露珠,是小草,是竹子,是梅花……是它们让我学会了为自己鼓劲。
  (2007年南平考生《为自己鼓劲》)
  7.因为心中有信念,所以幸福就不会太远。
  岁月如风,沧桑了你我的天空。
  春去又来,温馨了狼藉的大地。
  花开又落,装点了幸福的岁月。
  我要努力,相信那句话:没有不可能。为自己鼓励,为自己加油,为自己的未来谱写一曲最最华丽的赞歌。
  (2007年南平考生《为自己鼓劲》)
  8.花开有声,雁过无痕。看燕归燕回,霞雾舒卷。淡淡地轻抚我的心灵。然而唯有你们,永远不会化为记忆的飞沫,而是成为我永远的骄傲。
  (2007年嘉兴考生《我因你们而自豪》)
  
  满分秘笈
  “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怎样使文句有意蕴呢?
  1.细绘真情,余韵袅袅。没有真情的文字,无论怎样雕琢,仍然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要使文句含蓄有哲理,根本途径是“情为文前,意在笔先”。而要展现真情,必须描写真实动人的细节。如宁夏考生《创新的艺术》:“一只猫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却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一份好奇心让他继续钻研,一个独特的思维让他成为‘日光治疗’的奠基人;一个老者将唯一能够移山的办法概括为: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一种反向思维让问题迎刃而解。”
  2.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
  3.联想想象,引人遐思。用诗化的语言和灵动的思维,借助想象和联想,形象传神地阐述主题。
  4.引用名句,彰显哲思。引用名人名言,能增加文章哲理的内涵和语言的文采,让人们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
  5.巧设悬念,留下空白。让读者凭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加以补充、创造。
  总之,在考场作文中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得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