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考文言文断句题解析

作者:余 俊




  【考点透析】
  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又叫断句读。给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近几年,这种题型一直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设考点,倍受命题者的青睐。
  
  【方法指津】
  1.对文言文的断句,其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通篇文章的领会。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2.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应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
  3.文言中的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① 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等前面可以断句。
  4.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例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散。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
  5.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词句的知识来断句。例如名词经常做主语或者宾语,遇到了名词、代词做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作宾语了,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6.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真题解析】
  1.[2007·湖北宜昌]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请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天 何 言 哉 四 时 行 焉 百 物 生 焉 天 何 言 哉
  “哉”“焉”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可断句,因此,画横线的句子可这样断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2007·辽宁沈阳]修不幸,生①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③,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④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⑤以是为我累⑥!’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生:出生。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④俾(bǐ):使。⑤毋:勿要;不可。⑥累:牵累。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喜 宾 客 其 俸 禄 虽 薄 常 不 使 有 余
  此题可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词句的知识来断句。“宾 客”是名词,做“喜”的宾语,其后可断句;“薄”是形容词,作谓语,其后没有宾语,可在“薄”后断句。所以此题的断句为:喜 宾 客/ 其 俸 禄 虽 薄 /常 不 使 有 余
  3.[2007·浙江绍兴]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此题也可根据古汉语词句的知识来断句。第一个“酒”是名词,作“为”的宾语,其后可断句。“鲁人”是名词,作主语,其前可断句。因此,此题可断句为: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备考宝典】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有了它还不能确保就完全具备了断句的能力。真正的断句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课外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另外,还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运用中提高。
  
  【备考演练】
  1.阅读语段,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
  2.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断4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选自魏邯郸淳《笑林》)
  3.阅读《塞翁失马》,用“/”为画线的句子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故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