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汉语之美

作者:安 丽




  汉语之美在于它是汉语。
  在很久以前的非洲地区,有一天来了一位中国人。从此这里的人开始了汉语的学习。经过很长时间的苦读,这些非洲人终于学会了汉语。但不巧的是这位中国人竟然来自山东,所以至今非洲这一代的人们仍旧说着一口流利的山东话。
  汉语之美在于它不仅是汉语。
  中国古代有位诸侯叫曹操。有一天曹操命令手下的人建造一个花园。于是按照曹操的要求,一个漂亮的花园建成了。这一天曹操到花园散步,临走的时候什么都没说,只是在大门上写了一个字——“活”。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解释道:“门中有‘活’自然是‘阔’字,意思是门应该宽一点。”于是工人们按此意思修建,赢得了曹操的欢心。
  汉语之美在于它的标点。
  在解放战争时期,粮食十分短缺,国民党打出“粮食不给共产党吃”的标语,并纷纷挂在街上。一天晚上,一个小男孩拿起一支毛笔,轻轻的在“不给”后面加了一个逗号,这句话的意思就完全变了。变成了“粮食不给,共产党吃”,给了国民党一个强有力的反击。
  汉语之美在于它能治病。
  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据专家介绍,像这种发音比较圆润的语言,很容易让人得上语言失忆症。得了这种病的人,在短时间之内很难与他人沟通。在此期间最好的办法是说汉语。因为汉语的发音比较端正,有利于语言的恢复。所以说汉语的中国人则很少得这种病。
  汉语之美还在于很多很多,它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希腊文和拉丁文还在苟延残喘时,汉语之热已经传向一百多个国家了,并且不断升温。如果说英语已欠费,法语已关机,俄语不在服务区的话,就请大家说汉语吧!
  我们的地盘说汉语,这里是动感中国。
  大家的世界学汉语,让我们感动中国。
  (指导老师 周正安)
  
  【细细品味】
  点明观点,汉语很美。
  对应上文,同样富有哲理的话,揭示汉语与众不同的美。
  一个小小的标点,就可以改变意思,汉语真美!
  专家的话,更增强说服力。
  套用电话用语,幽默风趣。
  
  整体评析
  本文中心观点鲜明,脉络清晰。语言精辟,层次清楚。
  (点评老师 崔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