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丹心永在

作者:刘 洋




  夜已深,我依然睡意全无。劝降者虚伪的笑脸不时浮现在脑海,高官厚禄的许诺又岂能动摇我“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报国之心。可此时此刻,我的心却莫名地痛了,如烟往事又涌上心头……
  我记得,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从政的初衷: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富强幸福,我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安邦治国之道,富国强民之策。可内忧未平,外患又起,战争使得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能安居乐业,我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抵抗外敌侵略的重任。
  不知不觉中,四年光景一晃而过。其间坎坷不断,困难重重。我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无数次以此激励我自己和出生入死、为国而战的将士们。
  如今,我身陷敌营,仍心系祖国的安危,人民的苦难。“惶恐滩头”的惶恐不安常常缠绕在我的心头,我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声鸡鸣打破了我的沉思。天明之后,我又将面对的是不厌其烦的劝降,我将如何作答呢?我思索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古人尚能为之,难道我就不能吗?“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
  面对敌人的最后通牒,面对生死决择,我知道“宁为玉碎,不能瓦全”的道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只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奋笔疾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指导老师 彭德清)
  
  【细细品味】
  切入简洁而巧妙!引出回忆。
  心理描写,写“我”的内心,但我——作者的意识太浓,而“我”——文天祥的意识不足。
  “一声鸡鸣打破了我的沉思”中“打破”巧妙的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引用,反问,增加了文章的凝重感!
  多写几笔,让自己的语言多一些,与引用语言的融和可能更自然!
  
  整体评析
  这又是一篇采用情景再现法创作的作文。文章整体构思不错,以“我”——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回忆往事的角度切入,中间穿插了文天祥对往事的回忆,细腻地刻画了文天祥面对金人威胁利诱,毫不动心。但由于对文天祥生平阅历知道的不多,对往事的回忆仅仅局限在《过零丁洋》的只言片语上,情节就无法展开,回忆内容就过多地沾上了现代人的气息,即使是引用,斧凿之痕太浓。
  (点评老师 周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