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招牌拾趣

作者:罗 远




  走在街上,你是否留意过商家的招牌,它们可以说是商家的脸面,形形色色,各有趣味。那林林总总的招牌,如果略作归纳,可以趣分五类。
  一类开门见山。食为先酒店,酒哥鱼馆,巴乡鱼头,四季鞋庄,精益眼镜,靓丽时装…这类招牌经营什么, 直截了当,顾客看后一清二楚。
  二类故弄玄虚。有一家火锅店,取名“查一味”。差一道什么味?食客好奇,都想去品尝一下,结果老板的生意出奇地好。有一客人曾去讨教,夸他的火锅味道蛮地道呀,什么味也不差,何故取名“查一味”呢?老板很久都是笑而不答,一副天机不可泄漏的洋洋得意之态。客人坚持软磨硬缠,老板招架不住,终于将其取名真意和盘托出:其实我的火锅什么味道都不差,是大街小巷的火锅馆都要比我的“差一味”。与此相反,有家小酒馆,取名“多一味”。为何会取此名呢?原来,这店名还别有深意呢。小酒馆开在背街小巷,食客多是平民百姓,尽喝江津老白干,点几盘小菜下酒。常有食客烂醉如泥,其酒醉之态正如这家酒馆墙上贴着的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馆;忧亦罢,愁亦罢,喝罢。”因为小酒馆的老板态度随和,常是和客人嘻哈打笑,价钱上也不斤斤计较,总是比别家多一道人情味,你看,这是多么名副其实啊!
  三类莫名其妙。看到招牌上写着“视试嗜”三个字,你会摸不着北吧。原来这是家小饭馆,我猜想老板取名的意思是希望顾客看到并且记住他的小饭馆,然后不妨去他的小饭馆试一下饭菜口味,最后一定会喜欢上他的小馆子。老板取名倒是曲径通幽,别具心思,可惜只是一厢情愿,顾客看后莫名其妙,其经营状况如何,只有老板自己知道。其他的招牌,像什么“高老庄”“黑色柳丁”“E+Q”之类,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
  四类大气磅礴。重庆的“扬子江大酒店”“帝都大厦”,其名声可谓豪气冲天。白沙镇的个体户丁大光,最初街边摆摊,租书卖书,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现在鸟枪换炮,开书城,拓产业,堂皇书楼独霸一隅,取名“大光大”,其壮志凌云,可见一斑。
  五类标新立异。有一块招牌,写着“唏哩哗啦”,其新奇怪异的名称的确让人看后刻骨铭心,老板经营茶馆,聚集“高朋满座”打麻将,整天唏哩哗啦,生意倒是好,财源滚滚进。但如果大家都长期沉迷其中,后果可想而知,甚至还会败坏社会风气。这样的招牌,工商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
  (指导老师 唐学罗)
  
  【细细品味】
  开篇扣题。“脸面”的比喻,贴切;“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遣词,精当。“趣分五类”,总领全文。
  一类、二类……串缀全文,使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透视招牌字面意思,了悟店家起名之意,从而归纳出这类招牌的类别——开门见山。
  百家姓中似乎没有“差”,只有“查”,而“查”用作姓,应该读作“zhā”,而不能读作“chā”。不知是店主不懂呢,还是有意装糊涂呢?正好,这不懂与糊涂,就好让他别出心裁,造就了一块奇妙的招牌,红火了自己的火锅生意,当然也成就了本文这奇妙的一笔。
  与“查一味”对比,加之自身所蕴涵的深意,“多一味”店名就更是别具韵味了。
  
  整体评析
  这是一篇有思想,有见地,有分析,善于观察社会,能够以理服人的赛场佳作。
  文章开篇扣题。用扫描的手法,概述大街上林林总总的招牌的特点,用一句“如果略作归纳,可以趣分五类”巧妙总领全文。然后,作者用“一类、二类……”的数词串缀全文,构建文本,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行文中,作者没有板起面孔枯燥地罗列五类商家的招牌,而是对他们进行巧妙地分类,生动地解说,通俗地诠释。让读者在活泼的气氛中,轻轻松松就把握了各类招牌的特点。
  另外,作者词汇的丰富,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不要说概括五类商家招牌特点的“开门见山”“故弄玄虚”“莫名其妙”“大气磅礴”“标新立异”等的精确,像“脸面”的比喻,“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遣词,更是贴切而精当。而像“豪气冲天”“鸟枪换炮”“独霸一隅”的成功运用,更是使文章充满诙谐幽默的情趣。
  (点评老师 唐仕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