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一江相思

作者:杨 惠




  夕阳被那边的山拽下去了,江上的余晖渐渐地消散了,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又到十五了,月儿依旧那么圆润,那么亮泽。那皎洁的月光似乎要照澈人心。
  她又独自徘徊在与他分别的青枫浦上。物是人非,看着这儿的一草一木,与他分离的情景历历在目。“又到十五了,月儿好圆啊……他在哪儿?在哪儿呢?”她心里呼喊着。可是,有谁能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心中的伤悲与思念向谁诉说?想到这些,泪像决堤的江水肆意地在脸上汹涌。
  她默默地注视远方,看着江面一再涨起的春潮,明月伴着潮水越升越高。江面波光粼粼,那江水环绕的原野开满各色的野花。月光倾泻在花草上,像洒下无数个晶莹的小雪珠。江色如天色一样,那么的纯净,无一点儿杂质。暗蓝的苍穹只悬着一轮孤月,像她一样的孤单寂寞。
  看着眼前景,思绪更乱,念想更浓。“他那儿的月夜会像这儿一样美吗?是否月光朗照,花香四溢……他会在月光下徘徊思念我吗?还是身旁另有鸟依?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我自闲愁?”她喃喃自语。她真的不知道,因为那颗空落的心只被相思所涨满。
  夜渐渐地深了,她回到了自己的小楼,那充满相思的心与这冰冷的小楼绞在一起,令人几近窒息。这时的香闺每一角熟悉的港湾却成了心里最陌生的外滩。她真的好害怕回到这里,四处是他的影子,弥漫他的气息。这只会增添她乱乱、伤伤、痛痛的心绪。今晚,她的睡意已让月光晾干。走近梳妆台,凝视镜中那已不再年轻的容颜,泪雨顿时倾盆。心中的相思如那一江春水,满满的,又似被什么堵住,滞塞不畅。那苦楚像月光一样压着小楼,流不动,更流不走。
  蒙眬中,她来到了他的身旁,只见他沉浸在同样的月色中,独身饮酒,喝得酩酊,嘴里还直念叨一个娇气的名字:“娇奴、娇奴……”他们重逢了。她一个向前的箭步,突然间他却化作一缕轻烟,雾一般的迷茫。她大声地哭喊,却怎么也喊不出声。梦里醒来,眼角还残留着一条晶莹的干涸了的河床。她的空闺中,永居的只是孤独,满驻的是相思。她宁愿把昼挂在梦里,把夜放在昼里,或许心里会得到一丝慰藉。
  长夜蹒跚离去,月亮慢慢地隐藏在江边升起的晨雾里,满江的树影在落月的余晖下摇曳,恰似一江相思的温柔。
  (指导老师 张家芳)
  
  【细细品味】
  一句话,一幅景,动静结合,富有神韵。
  夕阳落下,月儿升起,点明时间,为下文作铺垫。
  比喻,泪似江水,也许一个“泪海”可以诠释!
  以景衬情,孤寂的月衬托孤独的人。
  心理活动的描写,将一个思妇的形象生动展现。
  三个形容词连用,思绪就是那样剪不断,理还乱!
  感叹容颜将老,越见相思之深。
  梦,也许是寄托情思的唯一途径!
  昼在夜,夜含昼,那是深陷相思的她只愿活在梦中,因为只有梦中可以与恋人重逢!
  用写景结尾,意境优美,更增加思的愁绪。套用歌词“恰似你的温柔”,恰到好处。
  
  整体评析
  这是一篇忠于原作,而又大胆想象,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改写佳作。
  文章由写景入手,日落月升,江潮涌动,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对于江边月下的思妇,则侧重心理摹写,真情再现思念之深切,思念之苦涩。
  文末用梦寄托思情,正是因为现实禁锢,才有了用梦寄情的无奈。
  (点评老师 崔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