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边塞之秋的思念

作者:邱金龙




  最后一根顶门的粗木也被竖起,一轮残日悬挂在城内街头。城外,昏天暗地,一望无垠的枯草与那轮橙黄的残日,显得有些乏味。
  夕阳将最后的晕光慷慨地洒向了这片土地,只是那光不再刺眼。青色的石板路,青色的房顶,青色的行人……都罩上了一层薄薄的黄晕。
  深秋的风,卷着地上零乱的树枝,卷着空中淡淡的浮云,也卷着心里深深的思念。
  行人越来越少,连走街串巷的商贩此时也隐匿了。唯有半掩着门的酒店内,温酒的水冒着缕缕白烟,店小二不停地擦拭着那把铜铸水壶。
  狂风一个劲地怒吼,似乎要撕破这沉寂的莽原。范仲淹独自静静地坐着,眼前的地势图有些模糊了。他不知道已经将此图看了多少遍,也没人知道他看了多少遍。唯一明确的一点是,他每每思家时,便会这样坐着。紧皱着眉头,用手不停地画着,直到划破了一张又一张的牛皮图。
  士兵们呆呆地围坐在军房之中。他们之间没人说笑,也没人想说笑。他们自来到这块荒凉的土地后,都多了一份稳重,一份成熟,一份老练和一份生与死的感念。如今,他们已不再为这里的景象感到奇怪,只是埋头擦着兵器,擦着愁思。
  那轮夕阳依旧高挂,可城门已关了很久。久居的大雁趋着最后的黎明努力向衡阳飞去,只给戍城的士兵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和一声声惆怅的叫声。
  边塞的角鼓吹奏起,夹杂着瘦马的哀鸣。清冷的军营中,将军召集起士卒们,将要下达一个命令。角鼓声打断了范仲淹的思绪,他用长袖拭去了眼角的浊泪,起身向军房外走去。
  落日的脸更红了,它羞怯地将半边隐藏在地平线下。将军让士卒们各自准备准备,晚上将要开酒宴。士卒们欢呼起来,唯有范仲俺自己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军房内走去。
  夜将要来了。夕阳最后一条红色的曲线也隐藏在地平线下了。那轮孤独的冷月在东南方悬起,徐徐的轻风撩乱了范仲淹花白的头发;悠悠的羌笛声,撞击着范仲淹的心房。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愁思,两行浊泪齐涌而下。他长舒了一口气,用一种哭腔吟道:“塞下秋来风景异……将军白发征夫泪。”随即他在纸上挥洒下了这首《渔家傲·秋思》。
  夜深了,也静了,偶尔传来了狼的嚎叫和狂风吹着树干的怒号。大醉的将士们进入了梦境:他们大败敌军,凯旋而归。如今正开着这庆功会……
  月悬在空中,映照着士卒们灿烂的笑脸和眼角的两颗晶莹的泪珠。此时此刻,他们正与家人在梦境相会。
  (指导老师 胡美康)
  
  【细细品味】
  “悬”字精妙!后一句,还可以仔细推敲!
  夕阳,衰草,秋风,浮云,几笔勾勒,就渲染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而排比句的运用,更是营造出一种惨淡的氛围!
  由远及近,将读者的视线巧妙的引进特定的镜头。好!
  “怒吼”“撕破”,笔力千斤,形象地写了风狂。“紧皱着眉锁”、一个“画”字,形象地凸显人物内心!
  场面描写,刻画人物,“点”“面”结合,更有震撼力!后一个“擦”字,拈连手法,形象而俏皮!
  景物描写,从视角和听觉两个角度,再次渲染了一种萧杀凄凉的氛围,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特定的人物。
  孤寂的气氛,特定的镜头,缓缓引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斯时斯地,激起读者无限的想象!
  
  整体评析
  这是一篇精彩的想象作文。文章采用情景再现法,艺术地再现了范仲淹创作《渔家傲·秋思》的场景。文前和穿插在文章中间的景物描写,不仅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时,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场景下,细腻地刻画了范仲淹复杂的内心世界。文章语言流畅而有诗意,情景再现法的运用也增加了文章厚实的底蕴。
  (点评老师 周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