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登高

作者:李 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 甫
  我不知怎么到这座山下,满怀惆怅地登上山顶。此时我的心情与登天台山时是大相径庭的。
  毕竟这秋风太急,太强劲,像永远不会老似的,年轻气盛,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阴郁的天空,高高地悬着,灰得仿佛透不进一丝阳光。我的心情又如何能够越过厚厚的烦闷,安然地展现?
  每一个秋天,感受的是恐惧与陌生。秋天特有的苍凉无时不在煎熬着我的心,但我又有哪一天不是在这种凄凉笼罩下度过的呢?
  一道猿声划破了秋的寂静,也打断了我的思绪。又有几缕忧伤顺着这狭长、粗犷的声音从树林里飞腾而出,如烟雾般散到天地间,融入这沉郁的气息里,再也起不来了。
  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双手习惯地背在身后,不经意又捋了捋胡子。忽然望见一群鸟儿来了,直奔被白沙所覆盖的清水小洲,这是此时最有生气的生灵。它们在洲上回旋飞翔,与秋风共舞。但它们跳得要比秋风轻快。尽管它们会老,而秋风不会老;它们有家的羁绊,而秋风没有。原因只在于它们是一群齐飞的鸟。
  它们是齐飞了,可我却这么孤单。离家已不知多少年了,乡亲们是否安好?如今登得如此之高,却也无法望见回乡的路。身体日渐衰弱,也不知能否支撑着回家,或许终逃不了客死他乡的命运。
  愈想,浑浊的老泪就愈往外溢,透过迷糊的泪水望一望这满山的树林,哎,都苍老了。树上发黄的叶子忍受不了这寂寞,纷纷落下,像流泪一样。原来树也是会哭的。它们在秋天哭,在秋风里和我一起哭。
  曾经不知看了多少遍的长江水,仍在汹涌地奔流着,同时间一起流着,冲刷着逝去的记忆。它像不会思考的孩子,把时间馈赠的喜怒哀乐统统抛到脑后,甩至一边,每一刻都无忧无虑地映着崭新的一天,别样的树,不同的山……
  其实,多么希望自己的千斗苦恨,万斛情愁也能不积聚于心,随风而去。但每想到国家、百姓、家乡,心中就压上一层更厚的苦愁,它们染白了我的头发,无尽地消耗着我的生命。
  或许太现实了,而现实总是沉重的。我无法同青莲居士那般逍遥饮酒,只能沉重地,叹着气苦苦地喝。可如今连这个能力也没了,体虚气弱,我感到自己将在这秋风中倒下。我宛如秋天的树叶啊!
  多少无奈与苦闷跟这萧条秋日缠绕一起,这是谁也解不开的愁!
  (指导老师 杨木根)
  
  【细细品味】
  开篇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借秋风之急与阴云之厚来写活自我内心的烦闷,以此引起下文。
  以反问之句作巧妙过渡。
  “飞腾、散到、融入”这三个动词准确生动表现忧伤穿透心灵的力量。
  借飞鸟与秋风共舞,从侧面来烘托自我的孤独。
  展开联想,融入个人情感,抒写思乡情怀,读之感人至深!
  老泪纵横与落叶纷飞融为一体,悲痛之情与凄凉之景交融,极具感染力!
  此段以流水的无忧来反衬自己多愁,恰当而贴切!
  叙写内心的苦楚,为中心的升华作有力铺垫。
  巧用对比,以落叶自比,抒写出自我的忧国忧民之情!
  融情于景,总收全文,升华中心。
  
  整体评析
  本文以“登高”为叙事线索,生动描绘诗人杜甫的所见所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淋漓尽致地抒写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文章最闪光的亮点就是根据作者自我的理解与体验,对于诗文的意象进行大胆地取舍,以诗人的情感波澜为重点来构思行文,使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手可及,读之让人感动不已。另外,文章以物喻人,巧用对比,层层铺垫,卒章显志,构思精巧,妙不可言。再者,其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融情于景,使文章情韵更加悠长,意蕴越发深刻,读之回味无穷!
  (点评老师 黄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