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凄戚声声慢

作者:张晓云




  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丝云彩。墙头上的衰草在秋风中摇曳。院落之中,一位老妇人痴立,黄叶不停地落在她身上,她下意识地将它们拂去。然而这落不尽、拂不尽的黄叶,犹如她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别恨。她痛苦不堪,她就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此时国破家亡,金兵入侵,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南渡后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沦落飘零。国事衰退的担忧和窘迫生活的折磨,使她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
  她孤身流寓人地生疏的江南,形单影只。想到山河破碎,路遥归梦难成,以及对岁月蹉跎的悲叹,词人难以释怀,这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庭院幽寂,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已远去,于是,东张西望,希望找到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然而,孤寂清冷的气氛,使自己倍感凄惨忧戚。天气变化无常,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定,最难将息。
  词人独自饮了几杯淡酒避寒,也为了麻木自己,试图永远沉睡在梦中,避开一切国仇,家愁,情愁。然而事与愿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独自正忧伤,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泪水迷蒙之中,默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虽然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曾经相亲相爱的却生死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院中菊花吐艳,可丈夫既逝,纵有美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往日饮酒赏菊的情景,怎能不为之怆然?
  黄昏时分,天空又下起了雨。秋风瑟瑟,秋雨潇潇,雨夹风声,风助雨势。眼前唯见菊花凋零,梧桐泣雨,一个人独守窗前,等着天黑,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
  百无聊赖,词人铺纸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声声慢》。
  
  【细细品味】
  先只写“她”,有意不说出“她”是谁。再点明人物,后作交代,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女词人的词句。
  这段文字写得相当“凄美”,极其真切地描绘了女词人当时的处境。
  情境描述与人物的心情相融合。
  以“声声慢”收笔,照应了文题,升华了主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