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十三岁,我在美国读中学(二)

作者:舒 展




  在美国中学读书不到三个月,我就发现:作为女生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还要钻研化妆方法,交男友之道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你就缺少了与别人沟通的渠道和共同语言。
  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女生都化妆、戴首饰。我也象征性地带了条项链,以免别人说我怪僻。后来有位睫毛长长的漂亮女孩告诉表姐,好多女生的化妆品都是从超市偷来的。课间的时候,常有女生要我陪着去洗手间化妆。每天上课前和午饭后,洗手间里都挤满了化妆梳头的女生,她们都会变魔术似的从巴掌大的衣兜里拿出镜子、梳子和口红,甚至还有发胶。洗手间的大镜子上时常有她们吻出的唇印,还有一些用口红写的“I love you”的字样。虽然学校清洁工随时将这些迹印擦掉,但转瞬间,镜子上又会出现许多红色迹印。一个初二女生把十个指甲染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另一位干脆把指甲全部染成了黑色。
  当然,一个聪明人在学生中也是受欢迎的。因为学校里许多项小组作业几乎都是由组里的聪明人完成的,其他人只不过装装样子,在小组作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我貌不惊人,又不懂化妆方法,而且没有交过男朋友,我就争取做个聪明人吧!为了摆脱困境,我变得比什么时候都热爱学习。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就自学国内带来的初中数学课本,并且边查字典边读英文小说。我就不信我真的比歧视我的人差一等!
  心里憋着的这股劲儿,使我在长跑1600米的体育考试中拼命快跑,终于超过了表姐和时常取笑我的那些小美国佬。长跑之后,校长走进数学课教室,竟然向我颁发了当月的数学单科奖状“每月之星”!老师和同学们都热烈鼓掌,这是我到美国生活半年以来赢得的第一次掌声。
  美国人十分重视动手能力,他们从小就以自己有一双巧手而感到自豪。一上科学课,大家都争着抢着做实验,除了木工课之类培养手工技能的科目以外,社会课和英语课也会安排手工作业。
  有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在写读后感或文章内容简介时,根据书中的内容做些有代表性、有意义、不限形式的手工,一来提高学习兴趣,二来可以加深理解。刚开始我对这些并不重视,随便找了个旧纸盒剪剪贴贴画画,拼凑出一个《灰姑娘》的立体作品。这个作品一出台就成了全家人的笑料——皇宫歪歪倒倒;台阶摇摇欲坠;灰姑娘的头发被剪秃了一半;追赶灰姑娘的王子脖子差点被剪断,成了歪脖王子……已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三姨坚持让我重新做一个。在大人的帮助下,我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个精美而艺术的立体作品。当我把它交给老师时,她大睁蓝眼,惊讶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等她强烈感叹之后,一系列的赞美词一涌而出,还把我的作品展示给每一个同学看。同学们伸长脖子争相参观,不断有人赞叹着:“她是怎么做出来的!”
  最有趣的制作是社会课的一篇作业,老师要我们把关于南北战争的论文以当时的情报传递方式交上去,论文写作与“情报员”采用的传递方式一起算成绩。我没有效仿别人把写好的论文夹在三明治里,而是拆开一整包口香糖,将文章折叠成一个很硬的长条形,巧妙地包进一张糖纸内,又小心地把整包口香糖恢复成原样。当老师从最后一片口香糖里拆出了我的情报时,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随即是一片叫好声。老师点着头笑着说:“对不起,我想我只能给你一个‘A-’因为那时候人们没有这个——绿箭口香糖。”我的创造与想象的“时差”,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声里,已没有了往日的讽刺和歧视,只有由衷的肯定和赞赏。
  就这样,我凭着不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提高了在同学中的地位,还被学校选入“数学天才班”。那位接替我成为被欺负、被孤立的人,是一位金发碧眼、地地道道的美国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