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世界XX日

作者:屠林明




  4月26日,某地一挂着“科学技术委员会”标牌的机关门前,新拉了一横幅,上书:“热烈庆祝世界知识产权日”。
  这种“日”子,能“热烈庆祝”吗?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的特定的“日”子传入我国。以今年3、4月为例,笔者从媒体上不完全了解到的世界(国际)“日”就有:
  世界睡眠日(3月21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世界儿童图书日(4月2日)
  国际古迹遗产日(4月18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另外,我国也确定了一些自己的特定的“日”子,例如5月15日“全国助残日”。
  这些特定的“日”子我们应如何对待呢?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我们对待这些特定“日”子的方式呢?
  5月8日,电视台有新闻报道:“纪念世界红十字日”。
  2005年6月7日与6月12日,《新民晚报》分别报道:“申城拟定系列活动纪念‘世界献血者日’。”“申城庆祝‘6·14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今天进入高潮。”
  但很多媒体提到这些特定“日”子时,既不说“庆祝”,也不用“纪念”,而仅仅用判断句表达:“X月X日(或今天、昨天)是世界XX日”。
  如果历史上在某个日子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对这种日子,一般都是用“纪念”的,如“七七卢沟桥事变”“五卅运动”等等。如果历史上在某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一件喜事,或者说是可庆可贺的事,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等;或者为某些特定人群、某些职业的从业者选择一个日子为节日,如“六一”儿童节、9月10日教师节等等。对这些节日,自然应该是“庆祝”的。1919年我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五四”爱国运动,对这场运动。我们是年年纪念的,但对由此而确定的“五四”青年节来说,我们又是用“庆祝”的方式来度过的。
  然而,前述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红十字日”等,这些“日”子往往并不是历史上曾发生过值得“纪念”或“庆祝”的事件,而一般是由某个国际组织根据一定的理由确定的,因而不是节日,仅仅是一种特定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一些相关的组织或部门行业会集中举办专题活动,如展览会、报告会等,以引起社会对某个问题的重视,事实上,这些专题活动既谈不上“纪念”,也绝不是什么“庆祝”。因此,说“庆祝世界知识产权日”、“纪念世界红十字日”等明显不妥。还有诸如“爱牙日”“爱眼日”等等,更是不能说什么“纪念”“庆祝”的。
  (选自《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语言”栏目)